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记冲锋在城改一线的基层干部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赵继钊 史鹏程 发布时间:2015/10/28 9:51:00

    严实作风的生动践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在深化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我市以城中村改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咬定干部作风不放松,“干”字当头,“廉”字打底,大力营造比干劲、比业绩、比作风氛围,在实践中锻炼干部、甄别干部、使用干部。

    在城中村改造中,全市各区直单位、街道(乡镇)和村(社区)广大基层干部,以崇尚实干的作风、舍我其谁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进驻改造片区每个村庄,走进每个拆迁户,冲锋在拆迁一线,把工作做到群众炕头,做到百姓心头,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感人至深……

    一支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依法办事、为民谋利,正创造着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有一种考验在一线

    城改怎么样,干部是保障。市委组织部专门选派29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在一线推动城改,选派45名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在一线服务城改,选派12名市级优秀专家深入到村在一线协助城改,截至目前仍有769名区街干部坚守一线组织城改。

    国土资源局万柏林区分局动迁组是该区抽调的22个职能部门动迁小组之一。郭润红副局长带队驻后北屯一个星期,工作进度仍是零。村民要么锁门走人,要么顶回来一句话,“你们来了能干甚了?”小组成员毫不气馁,上午没人就赶中午吃饭时间去,白天没人就等居民晚上下了班去,入户最多的一家足有五六十次。

    “渐渐地,村民的眼神不一样了。”郭润红感慨地说,“很多村民盼拆迁又怕拆迁,帮助群众算好拆迁账、安置账、民生账、利益账,绝大多数村民通情达理。”

    杏花岭区司法局结合“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专门为改造重点村道场沟、小枣沟、敦化坊等8个村选配优秀律师担任城中村改造法律顾问,帮助城中村排忧解难。抽调机关50%工作人员参与长江村拆迁工作,各司法所所长和助理员充实到拆迁工作组,发挥“主力军”“医疗队”“宣传队”“调解队”“执法队”“救援队”作用,为城改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该局局长李步云介绍说,“4个多月里,解答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300余件,排查出矛盾纠纷26起,参与调解24起,调解成功22起。”

    市规划局派出50余名驻村规划师,反复征求村民意见,制订模拟规划方案;市司法局组织律师入村服务、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市人社局举办城中村创业培训、专场招聘会;市民政局细化村务公开内容,可追溯可追责……

    在城改一线培养历练干部,在城改一线甄别考察干部,在城改一线选拔使用干部……经受“一线”考验,广大干部提振了信心,激发了斗志,转变了作风。有一种付出叫担当

    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有人评价,工作在城中村改造这个战场上的干部,都是好样的。的确,问不倒、难不住、信得过、靠得上,是因为肩负责任;敢作为、不畏难、能吃苦、冲在前,是因为胸怀担当。

    迎泽区城改推进工作组活跃着10多位女同志。她们凭着女性的细腻特质,以柔克刚,扎实推动工作。

    8月31日,迎泽区双塔村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年近半百的郭玉英已经忙了一整天,“这家人实在做不通工作,郭姐,还是您去试试吧!”村干部来请经验丰富的郭玉英出马。

    李家兄弟父母已故,留下0.42亩宅基地及房屋。弟弟是二婚,其前妻提出,她当年参与建设房子,而且孩子也是她抚养,所以拆迁补偿该有她和孩子一份。弟弟不愿意,问题久拖不决。(下转第2版)有一种力量是廉洁

    (上接第1版)郭玉英前后跑了不下20次,少则半小时,多则数小时,苦口婆心劝导开解,工作最终做通了,“有些村民文化层次较低,光讲政策和大道理远远不够,得站在他们的角度和立场,讲他们能听懂的话,听他们心中的苦,这样才能真正解他们的忧。”

    8月3日上午,小店区亲贤社区长风街体育路口东南角的一栋五层建筑正在拆除,这是亲贤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玉生家的房屋。张玉生的家人起初对拆除十分抵触,这块宅基地临长风街,地段好、收益可观,而且原来有八分地,之前为配合长风街打通,已经拆除了一半,如今再次被拆,情感上十分不舍。

    张玉生耐心做家人的工作。几天前,一家人在这栋楼里吃了一顿“散伙饭”,张玉生说:“不难过是不可能的,但我是社区干部,又是党员,应该带头。”

    尖草坪区古城街办主任田永胜,自全区城中村改造启动以来,有了新头衔:新村城中村改造领导组组长、总指挥。

    田永胜的包户对象是村里单体面积最大的建筑,一幢6层4个单元的住宅楼。48户居民多数都在外工作,田永胜只能紧赶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后的时间,逐一入户做工作。“去了没有人就坐在楼道里等。”田永胜说,“居民有抵触情绪不开门,就靠耐心每天等,直到户主开门。”

    已经无法统计,有多少干部因长时间、超负荷坚持一线工作,几次疲劳过度晕倒在拆迁现场;有多少干部面对群众不理解、不配合,少则十几次、多则几十次上门入户,摆道理、讲政策,最终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情与利,群众心中有杆秤。“看着工作组的成员们没白天没黑夜地跑,我们不忍心啊”“人家为了谁啊,主动尽快搬家,绝不给工作组的同志们找麻烦”,群众用一句句质朴的话,一杯杯热乎的茶,表达着对政策的支持,还有对干部的信任。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最主要的是,体现了廉洁发展”。过去,非法利益驱使,干部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个别干部贪污腐败,是城中村量大面广、改造滞后、乱象滋生的重要原因,一场反腐风暴在城中村改造之前先行!

    廉洁发展挺在前面,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城中村改造局面为之一新。

    4月16日,随着最后一户房屋被拆除,作为晋源区今年9个改造村之一,义井村率先实现整村全部拆除。率先实现整村拆除,义井村是怎么做到的?在村党支部书记韩生茂看来,取得群众信任和信服没有捷径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干部身子正、腰杆硬,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村里通过拆一片、建一片,滚动发展的模式,使得义井村真正融入城市圈。拆迁过程中,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先拆了自己的房子,其他干部也纷纷带头跟上。在资金周转困难时,村“两委”干部带头不结算补偿款,确保村民先拿到应得的补偿资金;在分配房源紧张的情况下,主动让出自己分到的住房,确保村民优先拿到房源。

    经济区杨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先福常说:“管理干部,严是爱,宽是害。只有把从严管理干部这个关键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在村民中有说服力。”多年来,杨庄社区党员干部无一人利用职权多占一亩地,多领一份报酬,成为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前有的干部和开发商勾结,把城中村拆迁改造当‘唐僧肉’。”尖草坪城改办主任杨世创说,“这次改造是政府主导,一揽子推介项目,协议由政府、企业和村集体三方签订,村民权益有着最大保障。”

    大到补偿标准的确定,小到回迁楼的建成,大户型还是小户型,都要先公示,征求百姓意见。拆迁改造各事项都要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小店区龙保社区改制企业负责人常守成说:“从开发商的引进、开发商和村集体的分成、各户补偿方案,到建成住宅的选址、户型,每个环节都过会讨论、上墙公示,保证公开透明,让老百姓明明白白。”

    在制度保障下,百姓利益优先,市场秩序回归,知名开发商接踵而至,良性发展赢得空间。

    不谋私利,为群众办实事,老百姓掏心掏肺交付信任;清清正正,营造良好环境,城中村改造蹄疾而步稳。在这份“太原答卷”中,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敢于担当、无愧使命,用最亮丽的色彩为“六大发展”汇聚着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沛然巨力。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