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直达东社高速
"这么快就修好了,现在这段路真好走,开车再不怕磕底盘了。"昨日,市民张先生开车路过兴华西街时兴奋地说。兴华西街拓宽改造工程是我市今年的城建重点工程之一,西起东社高速收费站,东至和平北路,全长3.4公里。昨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相比数月之前,这条市区北部地区的东西向主干道焕然一新,道路施工全部完成,拓至双向八车道的路面已具备通行条件,一改原先拥堵、道路配套较差的"历史",驾车行驶视野敞亮。
“再也不怕磕底盘”
尽管尚未正式宣布放行,但看到路面已具备通行条件,已有不少私家车车主迫不及待地开车探路了。
昨日上午10时,记者开车从西中环驶入兴华西街,放眼望去,黢黑的沥青路面格外平坦,开阔的视野让人眼前一亮。路面的交通指示标线清晰可见。在道路两旁,笔直的路灯杆也已经“昂首挺立”。
“以后出门再也不怕磕底盘了,从家门口出来,一拐弯就上了西中环,离高速口也近,去哪儿也方便。”家住兴汾苑小区的王先生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喜悦地说:“以前这里都是大卡车,路上经常堵车,路面坑洼不平,稍不留神就磕碰了底盘。自己在朝阳街上班,每天上班要想不堵车,只能早早出门。现在好了,从兴华西街直接就上了西中环,再顺着北中环、建设路一路直行,很快就能到单位了,速度快多了,顶多半个小时就能到,真是太方便了!”
本次改造后,兴华西街将与兴华街的路面分布保持一致,均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
沿线环境大变样
改造以前,以和平北路为界,兴华街与兴华西街可以用迥然不同来形容。兴华街上建有许多临街商铺、大型商场、建材市场、饭店等,沿线分布着不少居民小区,人口密集且商业氛围浓厚,使这条名为“兴华”的街道在北城最为繁华。
相比之下,改造前的兴华西街,无论是道路状况还是生活环境,都与兴华街相差甚远。比如,从兴华街向西,双向八车道逐渐变为双向六车道,最后变为双向四车道,加之时不时大型卡车呼啸而过,导致道路拥堵不堪,许多司机宁肯绕远路也不愿走这里。
改造以后,这里的路变宽了,两侧也绿化了,还修建了一处小游园。此外,兴华西街两侧的20余根电线杆也实施了入地改造,上空密密麻麻的电线“蜘蛛网”没了踪影,既美观又安全。
道路设计人性化
记者注意到,兴华西街与西中环交汇处,东、西、南、北四个转弯处配套修建了4个微循环,这样,每个方向的车辆都能提前通过微循环实现转弯,从而大幅减轻了交叉路口的交通压力。
例如,从西中环由南往北行驶的车辆,若是前往兴华西街,可提前100米右转进入右侧的微循环,再驶入兴华西街。同样,从兴华西街由东往西行驶的车辆,若是前往西中环,也可提前右转进入微循环,再驶入西中环。而顺着兴华西街一直往西走,可直接进入东社高速。
地下引入新热源
众所周知,为把古交生产的热源引入太原主城区,我市实施了“太古供热工程”,这将彻底解决和平北路以西没有热源的问题。此次兴华西街拓宽改造,更大的意义在于给太古供热工程打开了通道。
经过长输隧道而来的古交热源,首先进入的是西山脚下的王家庄中继能源站,这里距离太原主城区现有的供热管网还有两公里的距离。如何让汩汩热源不间断地流向千家万户的暖气设施里,兴华西街成为一条最合理的线路。
据介绍,兴华西街今年敷设的地下供热管网共分为两部分,其中,西中环以西段敷设两组、共4根口径分别为1.2米、1.4米的供热管道,单根管线长度超过2公里;西中环以东段敷设一组口径1.2米的供热管道。1.4米口径的供热管道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仅中国包括太原市在内的少数几个城市敷设使用。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