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篇
本报记者冯嘉铭
今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丝丝暖意。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市民营经济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增速放缓,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民营经济当作“民生经济”来抓,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降低了准入门槛,减免了税费,民营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喜人局面。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政隆多次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活则太原活、民营经济兴则太原兴、民营经济大发展则太原大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暖意——主要经济指标缓中见稳
从市中小企业局统计的数字来看,我们直接感受到了经济走势的变化,经济指标增速放缓,民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稳中有升,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经济指标增速放缓。1—9月份,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累计完成 1128.72亿元,同比增长9.23%,完成年计划的72.54%;上缴税金累计完成239.41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同期税收总额的69.76%,完成年计划的72.99%。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 1557.84亿元,同比增长9.01%,完成年计划的 100.12%。上缴税金预计完成319.22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年计划的97.33%。
——民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工商部门企业注册制度的改革和我市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民营企业数量实现较快增长。1—9月份,全市新增民营企业1.32万户,新增企业数量比上年同期净增3896户,增长41.94%。
——投资规模稳中有升。1—9月份,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1.36亿元,同比增长24.41%,其中工业企业投资累计完成84.54亿元,占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77%;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53.63亿元,同比增长27.68%;占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8.3%,比去年同期提高1.75个百分点。
——融资规模再创新高。创新融资思路,开辟了“助保贷”“供赢联盟贷”等融资模式。截至10月底,市级类“助保贷”累计为319户企业放贷 11.9035亿元。市县两级共为395户企业放贷 16.7115亿元。2015年全市获得“助保贷”省级融资模式创新奖励4000万元。优化——转变职能激发市场活力“2015年,我们不论是在创新增量机制,创业创新
体系和创新融资机制,破解融资难题等方面有了新突破,而且在创新培育机制、企业综合竞争力、扶持发展政策上也都有了新突破,民营企业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市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跻身首批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行列。为了将此项工作抓实抓好,市中小企业局起草了实施方案,力求在营造创业氛围、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整合资源、集成扶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市中小企业局把政银合作当成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使“助保贷”成为企业融资的“金钥匙”,建立了3600万元政府风险补偿铺底资金,与几家银行合作分别推出“共赢联盟”“互助基金贷”“渤助贷”融资新模式,与“助保贷”融资模式同行。截至10月底,市级类“助保贷”投入风险补偿铺底资金9600万元,累计为319户企业放贷11.9亿元。2015年全市获得“助保贷”省级融资模式创新奖励4000万元。市中小企业局在创新融资机制,破解融资难题上有了新突破。在推动我市民营企业“新三板”挂牌方面,实现纵向(县市区)互联、横向(机构各处室)互动,从诚信企业、科技企业、传统行业500万元以上企业中储备一批(选苗)、培育一批(育苗)、签约一批(上市)。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占全省69.23%,2015年新增挂牌企业15家。与山西股权交易中心联合推动企业挂牌展示341家、股份制改造、融资成功1家。与上海股权交易中心联合成立孵化基地,Q板挂牌企业32家。
为了将“双创”工作抓实抓好,确保各项示范指标如期实现,市中小企业局按照抓载体、抓金融、抓改革、抓服务、抓宣传、抓保障的总体思路,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创新,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推动民营经济实现稳步健康发展,起草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政策对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集成,实现“一册在手,政策全有”。
为实现全年培训各类人才6000人以上目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企业素质和技能,年初市中小企业局就制订培训方案,制订出人才梯次培育计划。“小升规”工作是省政府给我市下达的年度考核指标。为此,他们下基层、掌数据、定对象、强培育,筛选了598户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的民营企业建立了“小升规”企业培育工作基础库,对入库企业实行资金扶持,重点服务,跟踪培育,确保考核目标顺利完成。同时,他们还在创新培育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今年,市财政特别安排出几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技能提升培训及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对各类民营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给予贷款5%的贴息支持;安排2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