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
全国政协委员,太原市人大副主任,民盟太原市委主委。
关注问题:
2014年1月14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划定招生范围、确定入学对象、办理入学手续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恐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导致“择校热”的原因
择校热的形成,有着多种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也有着观念的、工作的、物质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着重要的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学校建设滞后,难以“就近入学;优质资源短缺,舍近求远择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助长了择校热;领导干部“写条子”,加剧了择校热。
二、缓解“择校热”的建议。
1、建议国务院发文要求: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小区应当按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并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服务半径标准,建设义务教育学校,保证学校随着小区建设而建设,随着人口增长而增加,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重要内容。
2、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培育优质学校与改造薄弱学校同步进行。要特别注重改造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居民附近都有好学校或“差不多”的学校。
4、下决心整顿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要在短时期内使其成为独立设置的标准化的优质公办学校,参与“就近入学划片分配”。也可通过吸纳社会资金和自身积累,建设成为“五独立”的标准化的优质民办学校。
5、从各地一把手做起,制定规矩,严禁领导干部写条子。把它作为一项政治纪律,作为群众路线教育的一项成果。使百姓享有公平正义,使干部得以清廉为民。一些地方党委书记带头不写条子,收到很好效果。招生秩序很好,教育公平公正,群众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