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5月5日电 近几日,“关爱你看到的'黄手环'老人”等信息在许多城市朋友圈“刷屏”,“微公益”传递的正能量引发人们共鸣。太原人也被这股“暖流”包围。
身高1米55、体重50公斤,看起来廋瘦小小的44岁女子胡丽梅,正是太原“黄手环”公益活动的发起人。

胡丽梅正给老人讲解黄手环
两个小时 3600只黄手环发放一空
5月3日上午,3600个黄手环,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太原市6个城区的12个社区发放点发放一空。
“大妈,这个要24小时戴在右手上,它是防水的,洗澡时不用摘下来!”3日上午8时20分,在太原市碑林公园门前,胡丽梅向一位领取黄手环的老人作着讲解。
“黄手环”是为了防止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失而设计的。患有较为严重的该病症的老人,在遇到困难时大多不记得家人的联系方式,也不懂得主动请求他人帮忙,容易走失。据太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初步统计,今年1到3月份,该中心共收到老人走失、迷路、患急症等与老人求助相关的警情460次。
自2014年的重阳节,胡丽梅自掏腰包1000元购买、并在街头免费发放了400个黄手环至今,她发起的“黄手环——帮走失老人回家”系列公益活动已免费发放黄手环8000个。
“当您看到大街上有佩戴黄手环的老人时,请留心他是否需要帮助。您可以打开黄手环的信息存放口,通过里边的信息联系他的家人。”胡丽梅已不记得向多少人说过这句话,因为人太多了。

义工给老人戴上黄手环
11个家庭 170多名义工热心参与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听说这次活动后,不少家长和学生都积极主动要求做义工,参加发放。”来自太原市实验小学的王惠芳老师,带着11个学生家庭在漪汾公园向游人介绍并发放黄手环。
3日上午,距离漪汾公园的黄手环发放活动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张丽女士就带着在太原市实验小学六年一班就读的儿子作为义工到达了活动现场。面对“五一小长假,别人都在休息或旅行,享受节日的悠闲,您为什么要带着孩子来做公益呢?”的提问,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老人和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都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教育孩子尊老爱老,培养孩子公益意识的机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日的发放活动结束后,汇总的情况显示,当天一共有来自太原各地的170多名义工参加了该次活动。
“很多不认识的人或组织捐了钱,少的捐20元,多的有3000元,有的人连名字也不留,我们只好在捐助名单中用红心图案表示。”胡丽梅说,截至目前该系列活动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2万元,已全部用于购买黄手环。
胡丽梅建了一个名称为“山西黄手环”的微信群,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已有166个曾经彼此不认识的热心人士加入。

王惠芳老师在活动现场
10场活动 120个社区成星星之火
“我希望能组织10场这样的发放活动,至少覆盖120个太原的社区。”在昨日的发放现场,面容略显憔悴的胡丽梅,看到自己发起的活动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胡丽梅是太原市小店区心理研究会的会长,她的主业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别人过节休息的时候,因为组织协调这次的发放活动,她已经连着三四天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了,连给正上高三准备迎接高考的儿子做饭都顾不上了。
虽然很累,但她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两年前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情,久久徘徊在她的心中,并促成了她发起黄手环免费发放活动。
那是2013年正月的一天,她一个很要好朋友年迈的父亲,在午饭前撂下一句“我出去走走”的话后,就不见了踪影。她和众多的朋友们都参与了寻找,搜遍了太原的大街小巷,电线杆上贴过小广告、找电视台、报纸登过寻人启事,甚至听说有认尸都去了,但一切的尝试都没有结果。到现在,朋友的母亲在吃饭的时候,还会在餐桌上多摆一副碗筷,说了“他爸,吃饭啦……”之后,老太太才会动筷子吃饭。
“那走失在外的亲人啊,你在哪里呢?你冷吗?你热吗?你有地方睡觉吗?”胡丽梅说,每次听着老太太这样念叨,自己的眼中总是噙满泪水。
“一个小小的手环,是走失老人回家的希望。”胡丽梅希望通过系列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把这份爱心接力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阿尔茨海默病,防止老人走失,并帮助走失者回家。(完)
相关链接:
2012年,针对阿尔茨海默病,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为有走失危险的老人设计了黄手环。
黄手环颜色鲜亮,易于识别,是一条外形酷似手表的硅胶手环,环保无毒,不会伤害皮肤。中央表盘部位设置有一个小夹层,是一个可以插拔的信息存放口,里边存放有一张用防水笔书写的、有老人姓名、家庭住址、子女联系方式等信息的防水纸条。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