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最新信息最新信息

149天,省城东西“大动脉”学府街全线贯通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姚凡 冯杰 发布时间:2015/11/11 11:38:00

图为车辆正在从滨河东路匝道桥拐向学府街。本报记者 冯杰 摄

 

11月9日,在历时149天之后,备受省城市民关注的太原市学府街全线通车。

这条连接城市东西的“大动脉”全线贯通,让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沿线商业圈逐步繁荣,为太原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道路通行能力全面提升

连续几天的阴雨过后,9日的学府街,路面湿润、整洁,车辆依次有序通行。早上八点,记者来到通车的学府街,宽敞平坦的双向10车道首先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比起原来的4个车道,新修的道路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从滨河东路到建设路,4.3公里的路程,我今天用了10分钟,心里那叫一个舒畅。以前,开车在这条路上,车速最多也就20迈。今天,我的车速提到50迈。这个速度对于我来说意义很大,我上班路上花费的时间将减少一半。”开车上班的张伟难掩喜悦之情。

城市通行能力一方面体现在机动车的通行速度上,另一方面体现在非机动车的畅通。随着环保、节能理念不断深入,现如今,大量的骑车族也构成了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曾经的学府街路面比较窄,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堵得水泄不通,经常就有汽车开进了非机动车道里,汽车走不动,电动车也走不动。有一次,在学府街长治路口我骑着电动车堵在那里十分钟。今天,一路走来,电动车已经骑到了30迈,而且,道路平坦连一个小颠簸都没有。同时,绿化带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了分离,我们骑车人的安全系数更高了。”市民孙娜高兴地对记者说。

道路设计更注重人性化

今天,我们看到平坦宽阔的学府街,我们更应该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学府街主要节点工程为滨河东路匝道桥,桥长211米,挡墙长205米,桥宽9米;跨平阳路高架桥,桥长324米,挡墙长203米,宽16米;跨长治路、体育路高架桥,桥长1066米,挡墙长197米,宽16米;人行天桥四座,由西向东分别为寇庄西路人行天桥、党校路人行天桥、省建校人行天桥、山西大学人行天桥等,桥长均为35米,净宽4.9米,净高不小于4.5米;地下通道1座,位于华宇商业中心,主通道长26米,宽6米。改造后的学府街,地面主线由原来的双向4车道改为双向10车道,高架桥桥面为双向4车道,高架桥下方的地面辅道为双向6车道。我们可以想象,学府街完全可以用人性化、快速路、安全性这样的词语来描述。

学府街道路改造项目部刘海燕告诉记者:“除设置高架桥、匝道桥外,学府街改造还有诸多亮点,旧路架空线路全部入地;在道路南北两侧分别设置了两条雨水、污水管网(方涵),最大口径达到了3×1.4米;供热管网口径扩大到了800毫米。同时,实现了便道、道路接口、管网与临街单位、商户‘无缝对接’。建设者直接将便道砖铺设到了商店墙角,连接路沥青铺到了临近小区大门口。特别是对临街一些新开发地区,直接预留了各种地下管网接口。”

市民乐享生活更加便捷

在学府街改造中,很好地融入了许多时尚元素,让太原的发展逐步向北上广一线大都市靠拢。同时,时尚元素的融入也让市民享受到了便捷和舒适。

与府东街府西街安装的“中华灯”相比,学府街上安装的路灯简单大方。路灯主色为银灰色,灯杆高约14米。施工人员介绍说,“学府街上安装的路灯均为‘一头两用’,杆上安装两个灯,一个灯负责机动车道的照明,另一个灯负责非机动车道照明。这样,学府街全面告别了‘空中蜘蛛网’,从路面到空中都将以更加整洁的面貌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

提起改造完毕的学府街,就不得不提到滨河东路的匝道桥。这是一座非常有意义的匝道桥,10月初建设完毕。“以前,从滨河东路由北向南开车去学府街,一种方法是到南中环桥后再返回到学府街。另一种方法,从长风街下滨河路从平阳路再到学府街。无论哪种方法,都比较麻烦。有了这座匝道桥,滨河东路直接上桥,拐回来就到了学府街,太方便了。”在学府街晋商国际大酒店工作的张先生说道。

在学府街滨河东路交叉口,记者见到一对年轻情侣正在用手机自拍。姑娘这样对记者说:“山姆士超市在这里,许多汽车卖场在这里,很快,华宇百花谷也将正式入驻。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将更加舒适、便捷。”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