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地下排水系统,被称作“城市的良心”。本月中旬起,市政部门又开始一年一度的春季排水管网集中清淤,为期两个月,确保雨季到来前城市排水管网的顺畅。连日来,本报记者跟随市政工人清掏管网时发现,原本只“喝”污水的地下管网,成了“垃圾桶”。除此之外,还时常有车辆停靠在路边,影响了正常的清掏。这些行为,都影响了地下管网的正常运行。
垃圾五花八门
记者跟随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第二道排养护所的工人在水西关街、水西门街、新建路等地段清掏时看到,鞋、衣服、塑料袋、筷子、一次性餐盒……这些生活用品裹挟着黑色淤泥,被清淘出来,“生活中用的东西,在下水道中都有。”市政工人说,“这里临街小饭店、小吃摊较多,店主不会设置专门的隔油池来处理污水,有的甚至会私接管网,将含有大量油污的污水直接排入下水道中,或是直接将混有垃圾的污水倒入下水道中。虽然我们不断提高清掏频率,但没过几天,又会因为油污和垃圾太多而堵塞了。”
采访中,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在集贸市场、占道摊贩、小吃摊较集中的小街巷更为突出。“正常情况下,进水井每秒能‘喝’10立方米水,如有杂物堵塞,每秒最多只能‘喝’5立方米水,排水能力大打折扣。”
对此,市政部门除加大巡视和监管外,最管用的办法就是增加清掏次数。通常来说,主次干道一个月清掏一次,但是小街巷等重要地段,往往一个月需要清掏两至三次,才能保障雨后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
汽车压占井具
同样,我们在其余路段清掏时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车辆压占井具设施的情况较多。在晋阳街上看到马路两旁停满了车,大约有七八个井盖被压在汽车下面,导致工人们无法正常清掏。遇到这种情况,市政工人只能查看压占井盖的车辆上是否留着挪车电话。如果有,就请车主尽快来挪车;如果没有,只能下次再来清掏。
此外,对于清掏工作,很多车主也不配合。一名市政工人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工作时遇到了汽车压占井盖的情况。看到车上留着电话,他立即拨打。电话中,车主态度不错,说立即下来挪车。但等了半个小时也不见人影,无奈再次拨打车主电话,对方却再也不接电话了。还有一次,市政工人好不容易联系上车主挪走了井盖上方的汽车,正准备清掏时,又有一辆车停在空位上。工人赶紧劝说,可车主根本没有开走的意思,锁了车直接离开了现场,致使清掏工作耽误了好久。
需要共同呵护
市政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本月中旬地下管网的清掏疏浚全面展开,市政工人实行错峰作业,利用夜间或车辆出行平峰期,展开清淤疏浚。本次清掏涉及道路千余条,要清掏5万多座雨污水井,市政工人的工作强度还是很大的。
在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对城市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市民的城市安全意识也应同步提升。市政部门提醒:“城市的良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维护,也离不开广大市民和全社会发自良心的呵护。(本报记者郜蓉 通讯员梁燕)
责编: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