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6月21日专电(记者晏国政)记者日前从太原市卫生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市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建立参合农民就医“一卡通”及新农合门诊慢病补偿审批制度,并不断完善新农合“先住院后付费”服务,使全市105万名参合农民进一步得到实惠。
太原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全市新农合筹资总额较2013年增加6300余万元,其中县级财政超标准追加投入921万元,稳步提升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与此同时,该市将新农合大额门诊慢性病补偿病种数由去年的23种扩大到36种,取消了门诊费用补偿起付线和门诊限制用药、限制检查,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上调各病种封顶线,将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外白血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等三类重大慢性病纳入住院补偿范围,封顶线不低于5万元。
今年以来,太原还在全市105万参合农民中推行新农合IC卡,按“一户一卡”标准,现已完成30余万张的更换任务。参合农民到定点机构就医,全部实行就医“一卡通”,实现了参合信息共享、实时结算以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查询等功能和服务。同时简化慢病审批流程,取消乡镇卫生院初审环节,将定期审批调整为随时审批。
2012年8月,太原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推行新农合“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今年以来,通过缩短结算周期、严格服务标准、防控基金风险、实施医疗救助等措施,使这一服务模式更为完善,实现了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大病补充保险和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机制。至今年5月底,累计受益参合患者已达8.7万人次。(完)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