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月6日电(记者王卓伦 马晓媛)“‘80后’常被人贴上‘娇生惯养’的标签,实际上他们中很多人既孤独又独立。”太原手绘本画家郭婧说。她的铅笔画绘本The Only Child近日入选了美国《纽约时报》2015年十佳儿童绘本,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5年十佳儿童读物。
一个冬日飘雪的早晨,父母都上班了,留下六七岁的小女孩独自在家。她想念姥姥,于是凭着记忆坐上了25路公交车,不料却下错了站,面对一片陌生的森林不知所措。突然,一只健壮的麋鹿出现,载着她腾空而起,飞上云端。在经历了各种奇遇之后,麋鹿终于将她送到了姥姥家。
这就是郭婧在绘本中所画出的故事。全书一百多页,均由她用铅笔绘制,没有任何文字。黑白的色调,表达出了生动的情感和鲜明的童趣。
郭婧生于1983年,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自幼学习美术。大学毕业后,她做了几年“北漂”,后来到新加坡从事动画概念设计工作。她说,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打拼时,常想起在太原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我就会坐25路公交车到姥姥家去和表弟玩。离开时,姥姥总会在公交车站牌那里送我,我上车后她还会一直目送,直到公交车驶离她的视线……这么多年,我每每想起那一幕,眼睛就会湿润。”郭婧说。
这样一份温暖的情感记忆,加之六七岁时曾经走丢的经历,成为郭婧的灵感来源。2012年底,她辞去了在新加坡的工作,回国专心开展绘本的创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终于完成。
经朋友介绍,The Only Child被美国出版商企鹅兰登书屋选中,并在出版前送到《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参加2015年度儿童类图书的评选,最终从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
当年12月1日,该书正式在美国发行。目前,中信出版社正在筹备中文版的出版和发行工作。
作为一个“80后”,郭婧说,她想表达的是:孤独与爱,离别与相聚。“在书中,我画出了小女孩的孤单寂寞和对亲情的渴望,也画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互动,也许这是最打动评委的。毕竟,爱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在东西方都能引起共鸣”。
郭婧说,中国的“80后”出生和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相对优越。一些人认为,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能吃苦,但她认为这并不普遍。
“现在,很多‘80后’都已在三十岁左右,我从自己和他们的成长中看到了独立、果敢和坚强的品质,我们拥有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闯劲。”郭婧说,“每一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差异很大,但对孩子的教育有共通的成分,那就是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在爱中成长的快乐。”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