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中央媒体中央媒体

太原市两年内治理19处黑臭水体 首批治理7处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8/22 9:24:35

共计有19处

去年年底,我市对城市水体进行了普查,并编制了相关的改造计划,确定建成区范围内现有的黑臭水体共有19处,包括16条河渠、3座缓洪池。

其中,汾河以西8处,由北向南依次是:西干渠、大黑水河(含北排洪渠)、南排洪渠、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化工排洪渠、清水河。汾河以东11处,由北向南依次是:七府坟缓洪池、北涧河、北沙河、五号缓洪池(含南沙河部分流域)、六号缓洪池、城南退水渠、狄村渠、马庄沟、黑驼沟、许坦渠、北张退水渠。

经计算,所有整治河渠长度累计146公里,缓洪池面积5.8万平方米。

两年内完成

根据计划,今年年内我市要消除建成区40%的黑臭水体,到2017年,建成区内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水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放口。

治理中,根据各黑臭水体特点和运行现状,主要采取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明渠覆盖等措施。例如:汾河以东11处黑臭水体地处老城区,雨污合流问题突出,老旧管网多,人口密集,治理则以雨污分流为主,对上游排水管网不完善的部分河道,采取设置污水调蓄池截污、明渠覆盖等方法。

为降低施工难度,黑臭水体整治尽量以节点改造为主,并辅助以管道铺设等办法进行。

首批治理7处

纳入首批治理的化工排洪渠、九院沙河、玉门河、南排洪渠及5、6号缓洪池等7处黑臭水体,从开工至今,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预计到本月底,能基本完工。

其中,汾河以西的化工排洪渠作为第一批纳入改造的一条河渠,属于冶峪沟北支流,位于万柏林南端,晋源区北端。过去,来自神堂沟、寨沟、西峪煤矿、大井峪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均汇流于此,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臭气熏天,常年的污水、淤泥也沉积在附近,造成堵塞。

治理中,施工人员从神泉街开始沿神堂沟至化工排洪渠敷设截污管道,连接西峪西街污水管道,将神堂沟、寨沟、西峪煤矿、大井峪及沿途共计19处污水,输送至新晋祠路污水主管道中,污水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在西中环路至冶峪河范围,施工人员在渠道内进行大规模的清淤疏浚。

9月开工第二批

目前,首批黑臭水体治理接近尾声,第二批黑臭水体整治现场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工作也已展开。

其中,汾河以西剩余的4处黑臭水体也在第二批改造计划中,预计9月开工,年底前完工。届时,河西地区8处黑臭水体就全部完成了治理,辖区的污水就全部收集进入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实现河西地区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同时,汾河以东的七府坟缓洪池、城南退水渠、黑驼沟等也计划9月开工,年底完工。当中,城南退水渠是我市的一条老旧水渠,承载着退水、排污的作用。为改善环境,我市多年前已对城南退水渠覆盖,并在渠下形成一个三孔方涵。目前,整条水渠只剩长风桥东侧南岸部分裸露,下一步治理中,对其剩余部分覆盖。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