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出台的《太原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期间,太原市计划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分年度实施约100个转型综改重大项目,并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
新开公交线路40条以上
“十三五”期间,太原市计划新开公交线路40条以上,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交专用道达到200公里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公交停保场及枢纽建设。
力争中心城区新增10万个公共停车位。在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实现人车分离、安全高效目标。
继续实施小游园建设,建设一批规模适宜、功能齐全、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对既有道路实施管沟建设,到2020年实现建成区范围内架空线缆全部入地。
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解决全市250个自然村、20万人饮用水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等问题,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实施精准扶贫。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
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
加快教育全面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与此同时,太原市还将大力推进中小学新建配套和改造提升,统筹规划城中村和进城务工人员密集地区中小学建设,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新改扩建中小学200所,新增优质学位2万个。
继续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开发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计划,形成及时有效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长效机制。
实施医疗卫生“双百”工程,重点完善100所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功能,在新建小区、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严格配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引进100名医学领军人才,推动研究型医院和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技术水平。
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兜底性制度与专项救助制度衔接。
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十三五”期间,太原将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明确征地目录,规范征地程序,完善补偿标准,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同时,还将按照国家部署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权益保障方式,对农民住房财产权作出明确界定,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
建设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未来,太原市还将建设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市政府明确,要做大做强节能环保型锅炉、纯电动汽车、空气热源泵、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等行业,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风力发电装备,开发环保新能源设备、节能装置等产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产品,发展老陈醋、肉制品加工、奶制品、豆制品、高档葡萄酒酿造及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实施太原西山地区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建设太原西山生态产业园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分布式发电应用示范区。
建设三大生态圈
建设三大生态圈。在环城高速内的建成区,围绕道路、水系、厂矿、住宅、游园等区域进行点、线、网状景观绿化,构建城市生活生态圈。在东西山生态景观林、平原农田林网和经济林为主的近郊,构建近郊休闲生态圈。在阳曲、娄烦、古交、清徐“三县一市”构建以生态防护林为主的远郊防护生态圈。
实施百万亩森林围城工程,今后太原市将继续推进生态修复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提档升级,构建生态廊道,大力推进造林绿化。
(记者 要维维)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