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城 > 科技科技
科研人员在小麦试验田观察作物长势
芮城县黄河滩小麦产业智能节水灌溉示范区
技术员南八孝给施肥罐添加有机肥
物联网技术员调试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
深翻施肥栽红薯
农机、无人机在麦田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病虫害绿色防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
2020年3月,运城市委、市政府在芮城“陌南会议”上提出“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战略目标。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运城市沿黄河、汾河八县(市)围绕“宜粮则粮”,重点打造10个核心示范区,结合各地土壤、气候等特点,在黄汾沿线的肥沃土地上,大力发展小麦、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种植。
围绕节水灌溉、优种统供、耕种防管收全程机械化、科学减肥增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粮食烘干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种粮的综合效益,提升示范引领效果。
核心示范区以种粮大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结合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相继完成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各种大型农机设备、无人机农药喷洒等设施,还将物联网与浇灌、施肥管理等环节有效衔接,实现手机客户端与电脑终端一键智能控制。
目前,已一次性完成106万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分别落实到37个乡(镇)的546个行政村和3家大型农场。
据统计,核心示范区目前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0%、节水下降了50%、施肥下降了30%,示范效应特别明显。
智能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又降低了管理成本。
河东大地春来早。目前小麦已经处于抽穗期,市县两级农科人员,针对病虫害防治要点,有组织地深入田间地头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服务……
如今,沿黄汾示范基地建设才刚刚起步,运城市近500公里的黄汾沿线,像是铺上了厚厚的绿色地毯,百万亩小麦绿意盎然,充满了无限生机。
种粮大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百名技术人员,按照小麦管理的阶段性要求,有条不紊地忙碌在田间地头。
为提高土地单产,在位于运城市的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内,山西省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粮食作物的研究员也忙碌在实验田,培育着适宜运城市气候特点的本土品种。
据悉,运城市将利用5年时间,通过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等十大工程建设,在基地内逐步实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良种覆盖率高达98%、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70%、农膜回收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的标准,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用量,全面提升运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生产发展道路。
将运城市黄汾流域建成全省最重要的粮食优质高产高效基地,实现粮食平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的规模,为“运城面粉”品牌建设,提供优质专用原粮。
原文链接:http://epaper.sxycrb.com/rbpaper/pc/layout/202104/24/node_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