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城 > 经济开发经济开发
“我很愿意来运城,对运城有种特殊的感情。”今年第四次参加关公文化旅游节的王石说,从河东上古时代的历史文化遗存,到忠义仁勇的关公文化,他都非常熟悉,也特别喜欢。
王石,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任教于北京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有多部剧作和多篇文化评论。
9月22日,在山西运城第3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记者采访了王石。
王石接受运城晚报记者采访
“关公文化是运城独特的文化资源”
在王石看来,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是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
“第一次来运城时,我邀请史学专家一起为河东上古历史撰写纲要。”王石说,他对运城上古历史很感兴趣,作为中原核心地区的河东,是中华文化的开端,而关公文化就是其中一个分支的发展。
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期间,王石应邀参加了“历史文本中的关羽”讲论会。“历史文本里有关关羽的记载总共也就1000多字。这是研究关羽的根本。”王石说,后来在民间三国话本中,人们在关公原有的“勇武”人格中加入“忠义”成分,进一步扩大了关公的影响。随着三国故事的流传,人们将关公推举为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道德楷模,使其成为历史长河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顶礼膜拜的偶像。
“关羽被民间尊为‘关公’‘关帝’,是一个‘由人而神’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一种信仰。”王石说,“多侧面了解关羽及后来形成的关公文化,非常有必要。历朝历代的关帝信仰活动长盛不衰,也正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性中正面能量的崇拜与追求。”
“历史上的关公信仰,曾经一度以民间信仰、宗教信仰、国家信仰的形式存在1000多年,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现在,它已成为超越时空、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独特文化载体。”王石说,在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文化信仰,事实证明,关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石认为,弘扬关公忠义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关公文化是运城独特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关公忠义文化中被全人类所认可和需要的成分,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开幕式现场,王石(右三)参加“关公文化交流基地”授匾仪式。
“关公身上体现的是社会的需要”
“第一次参加关公文化旅游节,印象就比较深刻。近两年,在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主导下,关公文化旅游节举办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每年都能给人新的惊喜。”王石说,与此同时,“诚信运城”“厚道运城”的对外形象也让人越来越印象深刻。
王石说,今年的关公文化旅游节更加注重挖掘关公文化的忠义特质和时代价值,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良好风尚;更加注重弘扬关公文化的道德伦理内涵,倡导“以义制利”的正确“义利观”,在全社会再塑“重诺守信”的商业伦理;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承,通过设置年轻人喜欢的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接受关公文化,进而热爱传统文化;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拓展关公文化的海内外传播渠道。这也让他对今年的关公文化旅游节多了几分期待。
“每个时代对关公都有不同的需要和理解,在他身上体现的是社会的需要。”王石说,运城注重弘扬关公文化,是特别明智的做法。
对于如何传承好关公文化,王石表示最重要的是应该逐步建立理性的认识。
“好的文化,兼具现实性与未来性,是未来在今天的样子。每年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这是非常必要的。”王石说,关公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信仰,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家了解关公文化。
王石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文化和旅游”不等于“文化旅游”,文化与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需要更多地重视旅游者的心态、情感等。虽然当前国内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整体势头不错,但关公文化在发展时要控制好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期待关公文化旅游节越办越好”
“‘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的授牌,是特别好的形式,它从横向和纵向上,对关公文化的发展都很有帮助。”王石说,关公文化是世界华人共同的价值追求,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关公文化研究院、解州关帝祖庙先后为遍布5个国家、12个省的27家单位颁授了“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牌匾。今年,经过认真考察和筛选,广西桂林恭城武庙、山西省关公文化研究会、江苏徐州云龙山山西会馆、广东汕尾关帝庙4家单位被授予“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牌匾。
如今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整个世界是关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王石认为,中华文化需要在与世界的交流中传承和发展,特别要充分运用海外各类品牌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牌匾的颁发,进一步加强了关公文化交流,延续了传统文化血脉,增强了关公文化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全球华人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王石说,“我们中华文化促进会创立于1992年,是全国最大规模、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组织之一。创会以来,文促会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为宗旨,总计开展了近2000项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为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作出了积极贡献。关公文化,也是我们关注的重要一部分。”
在9月23日举办的“历史文本中的关羽”讲论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向运城市赠送《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运城市向中华文化促进会赠送《河东文化丛书》。 “近年来,运城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宣传关公文化,包括蒲剧、交响乐等。我支持通过代表性项目走出去,通过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将关公文化传播出去。”王石说,关公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的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书画展、历代关公文物珍品特展、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研讨会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期待关公文化旅游节越办越好!
原文链接:http://www.sxycrb.com/2021-09/25/content_22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