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4日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城 > 经济开发经济开发

“要引导更多的人关心盐湖生态”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盐湖研究专家郑绵平

来源:运城日报 作者: 王 斌 郝丽莎 发布时间:2021/11/2 17:16:00

  郑绵平在工作室

  10月31日,在2021运城池盐文化旅游周即将开幕之际,记者以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盐湖研究专家郑绵平。

  记 者:好多人都把您称作“为盐湖而生的人”,半个多世纪里,您考察过上百个盐湖。请问,您与运城盐湖有没有过交集?是否探寻或研究过?在您的眼里,运城盐湖蕴藏着怎样的地球财富和大自然秘密呢?

  郑绵平:我和运城有很多交集,曾经多次考察过运城盐湖,大约有七八次,第12届国际盐湖会议以后,我还带领国内外代表到运城考察过。我曾经建议运城成立一个盐湖与健康研究所,当时也成立了,与运城有关单位联合建立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盐湖与健康研究所,开拓了盐湖资源利用新的研究领域。

  运城往西北有很多盐湖。运城处在半干旱地区,这里有盐湖很特殊。运城盐湖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位于我国中原腹地,其地理位置比较独特。运城盐湖产盐历史悠久,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垦畦浇晒”产盐的太阳池技术盛行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即使在现在也有应用,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活化石”。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城悠久的产盐历史以及形成的池盐文化,在华夏文明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运城盐湖资源与环境所承载的综合资源价值及生态服务价值。

  黄帝战蚩尤的历史传说,就发生在这里。我们通过考证,发现盐湖里面有硝板,这个硝板是人造的生成硫酸钠、硫酸镁的复盐,人工硝板约有4500多年的历史。在唐朝及后来历代,盐都很重要。在盛唐时期,老祖先发明了“垦畦浇晒”的技术。这个技术是通过生产慢慢发展起来的,也就是把盐湖里面的硫酸钠、硫酸镁分开,把盐巴提取出来。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池盐文化之一,所以运城池神庙里的很多古迹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比较完整的。

  记 者:您毕生从事盐湖地质生态学的研究,从您的专业研究角度来审视运城盐湖,您觉得它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质?在新时代的盐类学研究方面,运城盐湖有什么样的研究价值和哪些研究方向?

  郑绵平:运城盐湖从古代就开展的产盐活动,使运城盐湖生态环境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迹。目前,运城盐湖生态系统不再有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特点,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盐类学发展来讲,运城盐湖具有更高的盐文化价值,保护好古代产盐文化遗迹、发展环境友好的盐湖旅游等产业,更有意义。

  运城盐湖历史悠久,留有古人很多盐文化遗迹,这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历史遗产。再一个,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它也保存了很多东西。比如有时候水不够,就引河水,当时已经有这样的技术了。为了保护盐湖,就堵住不让河水进来,有时候又要敞开,这本身就是水利工程,这样就使得盐湖的遗迹得以保留下去,使生态保持一个平衡,这也很重要。现在我们还能找到一些古迹,比如采盐的古迹、水闸,有很多东西。关于生态的问题,我们要追索我们的祖先怎么发展盐湖和保护生态。

  记 者:我市举办“寻找最美盐湖守护者”大型公益活动的初衷是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盐湖生态的行列中来。您对这次评选活动有何评价?您能不能从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两个角度,来阐述一下保护盐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式?

  郑绵平:举办“寻找最美盐湖守护者”大型公益活动,其初衷很好,就是要引导更多的人关心盐湖生态,参与到保护盐湖生态的行列中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能够帮助盐湖更好地协调发展。

  只有人人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才能使大众自觉行动,来保护好盐湖生态环境。从大众的角度来说,保护盐湖的核心内容就是理解保护盐湖的意义,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保护盐湖历史遗迹,保护生态环境。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说,保护盐湖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盐湖的科学价值,提出盐湖保护的科学意义,提出盐湖保护的科学措施,普及盐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记 者:此前运城市刚刚评选出了“河东八景”,其中一景是“盬池溢彩”,也就是在夏天从高空俯瞰运城盐湖时所呈现的颜色各异的瑰丽景象。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来看,您对运城盐湖有哪些期许和建议?

  郑绵平:运城盐湖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盬池溢彩”是古老运城盐湖所呈现出来的自然景观,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其中的红色、紫色、绿色是由不同的生物类型、生物的多样性引起的,比如盐度不同的时候有绿色杜氏藻、紫色杜氏盐藻、粉红色嗜盐细菌等,形成彩色盘。这种盐湖自然景观,具有较好的旅游景观价值。另外,特别是运城盐湖所孕育出的池盐文化有更大的旅游价值。

  盐生物有很多用途,为什么能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呢?就是因为它的基因特殊。这是个未知数,要研究。生物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它有抗体,可以保护自己,有自我保护机制。甚至一些盐细菌、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塑料。盐生物有很多学问,可以利用它的机理为人类服务。希望运城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改善运城生态环境,加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为大众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内容丰富、体验独特的自然风光、康养娱乐及盬盐文化之旅。

  运城盐湖历史悠久,运城又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把盐湖几千年的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让运城成为游客感受盐湖文化的胜地。

  记 者:运城市盐保中心是市政府直属单位,主要从事盐湖保护工作。您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让大家来保护盐湖?保护运城盐湖的重要性和运城盐湖的独特性是什么?

  郑绵平:运城市成立盐保中心来从事盐湖保护工作,说明运城市委、市政府做了一个英明的决策,非常及时和必要。运城盐湖在盐业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保护好运城盐湖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运城盐湖所孕育的池盐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具有非常独特和重要的作用,这是别的盐湖不能代替的。所以,从历史发展和保护悠久文化的角度来说,要保护好运城盐湖相关的历史文物遗迹。另外,我们要加强盐湖自然生态环境的研究及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 者:想再请教您一个关于盐湖水系保护的专业问题——目前是否可以向盐湖排水,原因是什么?如果排水,对盐湖有什么影响?危害有多大?

  郑绵平:我想这个问题需要做个专家论证,由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考察,对其中利弊进行充分论证。盐湖水系保护应以古代形成的水利工程为基础,恢复历史原貌,慎重引水,以保护盐池和盐湖原貌。所以,不能轻易说行还是不行,最好是能够和水文部门共同调查一下。

  记 者:据您的研究,唐代时河东盐的产量和税收占整个国家的比例具体是多少?从您的角度看,该如何呼吁大家共同来保护盐湖?

  郑绵平:根据历史记载,河东盐池产量高、质量好、销路广,上缴国库的盐利多。唐代宗时,河东盐池每年税收达150万缗,约占国家盐利的四分之一、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

  运城盐湖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城盐池生产孕育的池盐文化,在华夏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池盐生产技术及相关遗迹的保护意义重大。要更好地保护盐湖,就要了解盐湖、认识盐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现在我们海盐、井盐、湖盐都有,盐湖综合利用大有可为,这一点运城是走在前面的。盐硝已经不多了,后来我们就生产了硫酸钠、硫酸镁,生产了奇强洗衣粉,走了几条路,综合利用,后来又走到深加工,但毕竟资源有限,所以现在我们发展旅游,搞漂浮、泥疗、盐浴,往这方面发展。如何综合利用?运城的路线就是食盐不行了就搞硫酸盐,再不行就搞旅游,这是对的,这是中国其他搞矿的地方可以借鉴的,就是要想办法综合利用,想办法去搞活,发展旅游、研究文化,都行,做到可持续发展。

  记 者:最后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对运城这个城市有哪些比较深的印象?对于运城盐湖的未来,您有何希望和畅想?

  郑绵平:运城是个美丽的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运城盐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建设得更加美好。根据中央对科研的要求,盐湖研究也要做到“四个面向”,其中一个是面向人类健康。运城盐湖研究应该做得更好,运城盐湖在旅游及康养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应该有大作为,未来发展前景会非常广阔。应该培养更多的人才,发展盐类科学,造福人类。

  郑绵平,男,汉族,1934年11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盐湖学会主席。


原文链接:http://epaper.sxycrb.com/rbpaper/pc/layout/202111/02/node_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