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国道207郊区西南舁乡东林尖村段,果农武瑞德坐在路旁搭建的简易房前,身旁桌子上摆放着一箱箱红苹果。简易房后就是武瑞德的果园。果园里果树长势喜人,果香扑鼻。武瑞德说:“我的果园管理得不赖,你看,修剪后留下的树枝上,每枝只留下长得最好的一两个果,这样结出的果品相好,口感不赖。照现在的长势来看,今年预计可收获1000多斤。这段时间每天打电话联系采摘、预定苹果的人很多。”
武瑞德今年71岁,打理着1亩多果园。武瑞德说:“以前我种果树单打独斗,不懂科学种植,认为枝叶多,结出的果才多,舍不得剪。后来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听的讲座多了才知道,一棵果树的营养供应是有限的,营养被更多的苹果分配,自然苹果个儿小、口感不佳。经过科学剪枝,每枝只留最好的果,养分供应充足,结出的苹果个儿大、口感好。虽然产量少了,但苹果品质好,不但不愁卖,单价还要高出好几倍。”
武瑞德指着刚摘下的一筐苹果说:“这些都是我种的苹果,抢手得很,去年卖到了4元1斤。我的种植面积并不大,但我的优势是果园紧挨公路,出入方便,市民开车路过,看到红彤彤的苹果就停下车来买。几年下来,积累了很多老顾客。最近还有人来我果园采摘苹果,我告诉对方,果树上的苹果要等到霜降以后采摘才更好吃,咱不能因为一点利益把诚信丢了。人家说,等苹果成熟了还来采摘。”
以前种苹果靠天吃饭,如今,武瑞德的果园实现无公害种植,还安装了防雹网、粘虫板、驱虫灯等,就连肥料也用的是有机肥。果园里,武瑞德还间种了倭瓜、豆角等各类菜蔬。望着累累果实,武瑞德笑眯眯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