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庄村一角
紫砂作品展示
村民练习紫砂技艺
作品展览室里有形态不一、色彩各异的精美紫砂壶和工艺摆件,制作车间里有工人技艺娴熟的雕刻、烧制,紫砂产业成为全村的转型支柱产业……这是平定县冠山镇王家庄村未来的发展规划。
去年以来,王家庄村借助平定县发展紫砂产业的机遇,成立公司,购买设备、工具,鼓励村民学习,努力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和手工业融合示范工程,振兴乡村。
9月14日,平定县冠山镇王家庄村紫砂培训室里,一阵阵捶打泥巴声从室内传出。走进屋里,一块块紫砂泥巴,经过一双双巧手的精心雕琢,变成了形态各异的紫砂壶、紫砂杯和紫砂盘。看着村民制作紫砂产品从不会到会,再到精益求精,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武双玉笑容挂在脸上,满意地点点头。
走出培训室,来到外间的紫砂作品展览室,武双玉指着墙上张贴的紫砂简介,打开了话匣子。王家庄村有2300多人,村民大多靠种植、养殖谋生,村集体经济薄弱。然而,要想振兴乡村,产业很重要。思来想去,王家庄村村支“两委”将目光瞄准平定紫砂,决定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和手工业融合示范工程,兴办农工商联合体,从“砂”里淘金谋求全村转型发展。
为什么选择了紫砂产业?武双玉说,资源丰富和技术高超是主要原因。平定县紫砂资源丰富,与号称“中国陶都”的江苏宜兴相比,既有宜兴所有的紫泥、红泥、绿泥等品种,还有宜兴尚未发现的硒等微量元素。早年间,平定艺人掌握了大量紫砂制作技艺,因而有了“南宜兴,北平定”的说法。去年以来,平定县把发展紫砂产业作为全县的转型产业、文化产业、富民产业和潜力产业,积极出台发展紫砂产业优惠政策,王家庄村也借此机会注册成立了平定县永兴阁工贸有限公司。
一边走一边看,平定县永兴阁工贸有限公司虽然房子外观有些陈旧,但内部却粉刷一新,还包括不少新设备。原来,为了发展紫砂产业,王家庄村投资20多万元,将村集体150多平方米的旧仓库进行了彻底改造,修缮屋顶、粉刷墙壁、安装照明灯、购买制作设备和工具。同时,王家庄村还采取“以壶会友”的方式,聘请宜兴紫砂工艺大师蒋志新当顾问,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参加紫砂培训。
临近中午,参加培训的人纷纷下班,但村民苏巧银还坐在工作台前皱着眉头,时而仔细端详作品,时而以刀代笔细细勾勒,时而又同蒋志新交流几句。苏巧银本是家庭妇女,全家的经济压力在丈夫一人身上。得知永兴阁工贸有限公司招聘紫砂学员,她立刻就报了名:“俺年轻时候就是村里的巧女,如今在公司既能学手艺,又守家在地有钱挣,挺好。”因为对制作紫砂感兴趣,苏巧银学习很上心,不久就掌握了制作的技巧。
自从公司成立以来,王家庄村村支“两委”带头学习紫砂制作技艺,并带动20多人参加培训。如今,一些村民在师傅言传身教下掌握了基本的紫砂制作技艺,已经能独立完成作品了。“看,这些就是大伙儿做的。”指着展架上的紫砂作品,武双玉嘴角上翘,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他介绍,为了激发村民学习紫砂制作的热情,将紫砂发展成村里的主导产业,王家庄村还采取“以奖促学”的办法,根据学员每个阶段出勤和完成作品的情况,由师傅分类打分和汇总,分别给予学员一定的奖金,以此激励他们刻苦学习。
据悉,下一步王家庄村将从大力发展紫砂“家庭式作坊”着手,对学有所成、自愿回家制作紫砂制品的村民,无偿提供紫砂制作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力争让紫砂“家庭式作坊”成为大伙儿增收的潜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