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阳泉首届“古生物化石精品展”开展。此次古生物化石展设在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楼二层展览室,展品由阳泉市老干中心古生物化石工作室负责人白志君提供。展品包括古生物化石11大类240个种类300余件及挂图12张,展期历时两个月。
此次展出的古生物化石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距今约3.2至2.5亿年),这是最重要的成煤时期。同时,还发生过地质史上最著名的大灭绝事件,构成了世界古生物学及古气候学、古地理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阳泉古生物化石正处在考察、发掘、研究阶段,此次精品展为“文化强市”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经过统计,白志君发掘整理的阳泉地区海洋生物化石有:腕足动物门47种,瓣腮(双壳)纲21种,头足纲16种,腹足纲16种,三叶虫6种,鱼类牙齿或鳞片17种,疑似古鳕鱼1种,其它(珊瑚、苔藓虫、棘皮动物等)41种,共计165种。
根据对阳泉植物化石的采集发掘,截至去年年末,共采集阳泉植物化石189 种,其中真蕨纲、种子蕨纲64种,楔叶纲31种,石松纲22种,植物繁殖器官、果穗、种子等47种,其它、早期裸子植物等25种。
目前,阳泉有大量二叠纪早期的大型木材化石急需保护,因为这些古生物化石群具有极高的科学普及、保护开发和特色旅游景观价值。阳泉木化石大多相对集中的横卧于悬崖峭壁之上,可以通过悬崖峭壁看到不同成因的地质岩层及动植物化石,这为自然科普、地学科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去年9月,阳泉市老干中心经多次考察,设立了古生物化石工作室,将阳泉精美化石标本向社会公众展示,让更多人了解阳泉古老的生物化石。各中小学校和大中专院校师生纷纷自发组织参观、科普古生物化石知识。
去年年底,阳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任建华一行调研老干中心时,对工作室的古生物化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强调下一步要加强与地质、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方面的协调,组织专家研讨论证,为进一步挖掘与开发打好基础。
责编: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