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报社戴老师的电话,邀我参加由《山西经济日报》和汾酒集团联合举办的“汾酒杯· 山西赋” 赋文学大赛采风活动,真还有些意外,因为我的参赛作品《汾水赋》刚投稿不久。今年的采风活动参与了不少,原本以为年前不会有活动了。前段时间去平陆(大阳)、万荣(汾阴)采风,认为那就是我2017的阴阳平衡。不曾想此番去汾阳,才是汾阴的真正对应。
汾阴,战国魏地,《史记·秦记》“惠文君九年,渡河取魏汾阴,”汉为汾阴县,汾水南流过县,故曰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九里汾阴故城是也,汉武帝时得宝鼎于此。人类始祖女娲娘娘的神祗后土祠位于此。
汾阳,汾之阳也。汾水仿山而行,北出管涔,南丽羊肠,过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县)西,南迳文谷,迤东斜绕二十五里,结为府郡曰汾州,附邑曰汾阳。《史记•晋世家》:“夷吾遗里克书曰:‘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汾州城又称作“祝融城”,以火神祝融的名字称之。
如果说汾阴知名于“后土祠”,汾河之南为阴,“秋风起兮白云飞”。那么汾阳则知名于“杏花村”,汾河之北为阳,“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汾酒城
饮酒请进杏花村,千年风韵天下闻。采风团从太原出发,沿青银高速一路向南,到“杏花村”出口驶出,看到一大片仿古建筑群,这是一座城,一座生长在酒都汾阳杏花村的“村中城”。资料显示,“中汾酒城”,东西全长4.2公里,占地面积达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酒城的东南西北各建有各具特色的巨型大门,砖垒砌的城墙绵延10公里。100多座仿唐宋、仿明清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整、纵横成网,展现了中华白酒6000年的古韵文化。堪称“中国白酒第一城”。
走上城楼,尽情领略这座透着古色古香韵味,仿宋、明、清建筑风格设计的酒城散发出的魅力!最令人称奇的是用于藏酒的“空心”城墙,城墙基座宽10米,上面宽7米,储酒量达到18万吨。每隔5米都开了窗户,每隔200米都有巨大的排风通道口,通风非常良好,让每时每刻氤氲而生的酒分子会“结伴”流动往复,“游走嬉戏”间互相蕴化。这一切只是为了保证延续千年的“清香”品质和绵柔悠长的风味。
经过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季节交替更迭,城墙里窖藏的中汾酒城藏酒,初生时浓烈的阳气在城墙窖藏中渐渐消减,最终走向阴阳平衡与和谐。酒“生命”在关爱和亲情中,静静的绽放盛开,就像水墨画中清新淡雅的含羞少女,身上散发出杏花村延续几千年“得造花香”的清香气质。
汾酒老作坊
从酒城出来,车子直奔老作坊。汾酒老作坊遗址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且至今还在产酒的白酒老作坊,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被誉为中国白酒作坊的“活化石”。《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年)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遗址内,墙头、门脸上的“宝泉”“杏花名迹”“味重西凉”“泉甘酒冽”“申明亭酒泉记”等题刻,申明亭、古井亭等古建,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仍顽强地保存至今。这座老作坊遗址还是见证者汾酒的一次次辉煌,1915年,这里酿出的高粱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等大奖章;1924年,汾酒人在这里申请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高粱穗酒标……
申明亭侧有一古井名曰古井亭,水清甘冽,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考证,这口古井为宋代形制,是著名的“甘露堂”旧址,也是汾酒酿造之水源。1875年,(光绪元年)汾阳南垣寨乡绅王沄在申明亭旁投资开设宝泉益酒坊,生产经营汾酒。1915年宝泉益兼并“德厚成”“崇盛泳”两家作坊,改名为“义泉涌”。
汾酒博物馆
走进汾酒博物馆,大厅迎面竖立着宽屏,洋洋洒洒一篇《汾酒赋》系我省作家张石山所撰。右手屏幕连续放映着展示汾酒辉煌的专题片。馆内陈列了汾酒酿造历史画面和实物,充分展现了汾酒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变迁。1982年3月国家文物局组织考古队发掘杏花村遗址的发现,杏花村的先民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就开始酿酒了。现代电子科技,将汾酒的“千年历史、千年业绩、千年古韵、千年文化”以实物、模型、书画、电子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一座实景再现的古代杏花村“醉仙居”酒肆,仿佛可嗅酒香菜香。汾州酒商作为晋中商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晋商辉煌五百年时期,依傍晋中商帮在晋商中的龙首地位,促进了清香酿酒技艺在神州大地的传播。
新中国成立前夕,汾酒被人民政府确定为国宴用酒,展品中有周恩来亲笔批示复件,还有奉命负责恢复汾酒生产的杨汉山同志日记复件。杨汉山为汾酒功臣杨德龄之子,曾为解放时期孝义县第一任人民政府县长,1948年6月,杨汉山受党委派遣,在义泉涌旧址上组织恢复生产,在当地人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于重新酿制出‘老白汾’,提前完成中央首长的任务,把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名酒摆在全国首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桌上。”
中午在酒都宾馆用餐,餐桌上摆着十年陈酿汾酒、竹叶青、白玉汾酒、玫瑰汾酒,四种酒。一抿、二咂、三喝,三步曲丝丝入扣。用心凝神,去努力捕捉、体味、感悟每一个酒分子的香味,从而获得综合的美感享受。几杯白酒入口,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享受这真实、坦诚的快乐。
汾酒清香
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是清香型白酒最著名的代表,没有浓香型酒的轰轰烈烈,没有酱香型酒的怪味,一味清爽与世无争。“优雅、飘逸”的香气,“清逸、纯净”的口感,“高雅、淡爽”的风格,成就了清香型白酒“闻香雅”、“入口净”、“落喉爽”的独特品质。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是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汾酒酿造的工艺有“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
追溯国内一些名酒的酿造历史,多与晋商参与有关。早在二百年前,山西盐商到边远的贵州省经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黔晋相距九千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在贵州用当地的水和玉米、大麦,采用汾酒的酿制方法造酒,没料到贵州的泉水独特,生产出的酒别具风味,从此茅台酒就成了山西盐商的私酿酒。当地诗人吟“家唯储酒买,船只载盐多”即指此而言。因茅台酒酿造工艺源于汾酒,因此就有了“茅台老家在山西”的说法。
“汾酒讲究一个“清”字,“清字当头,一清到底”。酒色清亮透明,口味特别净,清香纯正。闻起来纯正的清香很细腻,入口是一种特殊的味道,香气绵甜,最后有一点儿杏仁苦的味道。真正的汾酒都应该是这样,清香纯正,口感醇和,酒体自然,协调爽净,回味悠长,简称清、正、醇、净、长。继承了中国人“固本培元,持度守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观。
竹叶青碧
竹叶青酒,用新鲜竹叶和十多种药材浸泡而成,酒色青绿,入口药香,当属智性、明达、神秘之酒。以汾酒为基液,配以竹叶和多种药材酿成,酒色金黄而微带青碧,混合着汾酒和药材的独特醇香,入口则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适宜好酒且注重养生的人独酌慢饮,少见于豪饮场合。竹叶青酒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一千五百年前的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一代女皇武则天赋诗:“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足证竹叶青酒与汾酒同根生长,一脉流芳。
竹叶青酒中所含中药: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凉心肾,止鼻衄,青栀子最宜适。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陈皮辛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痛安胎,行气破滞。檀香味辛,开胃进食,霍乱腹痛,中恶秽气。竹茹止呕,能除寒热,胃热呕哕,不寐安歇。竹沥味甘,阴虚痰火,汗热烦渴,效如开锁。
迈出展馆,回望一眼展馆前立“汾酒之魂”石碑,所谓汾酒使命、汾酒精神、清香三品云云,不正是汾酒人对汾酒文化的诠释吗?展馆东侧一院。这座仿古院落的门额刻着“醉仙居”字样,月亮门里草木葳蕤,假山亭子旁悬一面“杏花村酒家”招幌 ,塑一座牧童遥指杏花村雕像。
参观结束后,召开了座谈会,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一杯杏花村,半部华夏史
如果说:煤炭是山西的肌肉,汾酒就是山西人的血液。前些年,山西以自己的煤炭支援全国的建设,到头来却以“傻大黑粗”示人。有一次笔者差点与一个外地人打起来,其原因是他喋喋不休的说着山西的不是。与其争论,“你摸着良心想一想,千百年来山西人为人们提供者光与热,以损害自己的机体为代价,反遭“丑陋”的讥笑,这还是人说的话吗?”如果说无私奉献,家国为重是山西人的善与忠。那么杏花芬芳,竹叶恬淡就是山西人的品与质,清者自清。
遥想当年,霍去病撒琼浆,遂成酒泉;晋商客携玉液,味重西凉。雁门关拒辽,竹叶青酒提杨家将士气;平型关抗日,高粱汾酒铸八路军雄魂。建国之初,汾阳佳酿国宴举杯迎远客。抗美援朝,清香之祖战地慰问可爱人。老坛装老酒,醇厚绵软;新瓶盛新酿,甘冽清澈。一杯玉液喜相逢,半碗清香说忠诚。“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中国酒魂”。
青赤黄白黑,五彩缤纷;酸苦甘辛咸,五味人生。千杯不醉是潇洒,浅尝辄止是矜持。曹孟德把酒临江,横槊赋诗;李青莲“醉草吓蛮书”,一纸雄文安天下。诗酒常携行,酒与诗融合,舞动着灵性,吐纳着芳香,增添着秀气。酒中所蕴含的情怀,永远是那么浓香甘醇,源远流长,令人深思究问。纵使经文翻腹,也难赋予最美千年流觞的玉露琼浆。
酒,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人类精神的补给,是一种人类的文明。酒,这奇特的饮品,特殊的商品,世上没有哪种物品像它那样千古不衰,抖尽风流!喝酒是种文化,酒见人心,酒见人性、酒见人情、酒见人品。善酒者情逢知己,畅谈甚欢。笔耕者灵感频现、文思泉涌。邀三五好友,于春暖花开之际,落英缤纷之时,花树下小饮,岂不美哉乐哉?将心事一点点的融入到酒中,喝下的不仅是酒,是一点开心,一点忧伤,一点回忆,一点哀愁和一些无法对别人说的故事,把不愉快的事情融入酒中,酒意正酣,人微醉。来,斟上一杯,杯里有乾坤 。
文化不是产业,而产业来自文化,且不能伤害文化。汾酒是传统文化和民族产业交相辉映的典范之作。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次采风,汾阴汾阳,一张一弛。如果说根祖文化是一种神州文脉的传承和坚守,不可妄自菲薄;那么杏花村中国酒魂的弘扬与发展,理应敝帚自珍。惟愿清香繁荣,三晋兴盛!
作者简介“
王钦(男) 《汾水赋》太原市万柏林区三晋文化研究会
”
责编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