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民生银行民生银行

“下乡”扶贫的民生人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精准扶贫纪实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5 9:06:44

拔节生长的庄稼,干净整洁的村道,红墙灰瓦的农家院,晒着太阳的老人和山坡上悠然吃草的羊群……勾勒出一幅和谐的北方农村画卷。一点也看不出,山西忻州市代县胡峪乡的枣园村和杨庄村,这两个紧紧相邻的山间小村,曾经是一对远近闻名的“贫困兄弟村”。

而这一切改变,是从三年前民生银行“下乡”扶贫开始的。

扑下身子沉下心:做贫困群众的知心人

山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7年3月,接到代县胡峪乡枣园、杨庄村定点扶贫任务后,太原分行党委班子迅速研究讨论,将金融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成立分行扶贫办公室,同时成立起驻村专职工作队,深入两村定点扶贫。

脱下银行经理工装,到代县报到第二天,驻村工作队就作为分行“先遣队”马不停蹄地进村开展调研。然而村里“触目惊心”的贫困状况,却成了迎接他们的“见面礼”。 “一间危房里住着祖孙三代两户6口人,80多岁的亲兄弟,40多岁的堂兄弟,还有一对七八岁的兄妹,把3米多的炕挤得满满的,炕上的被子没有被面,就是一床又黑又脏的棉絮。”这是工作队印象最深的一家贫困户。

两村177户401人中,就有贫困户70户144人,超过全村人口三分之一。有的贫困户午饭就是一些莜面和米饭,而所谓的菜就是一小碗葱;有的贫困户脚腕脱臼,没钱看病成了残疾;有的贫困户高位截瘫,常年由年迈的父母照看……目睹此种情形,震惊之余,扶贫队员们暗下决心,一定要不负嘱托,扑下身子沉下心,让这里的贫困户尽快脱贫。

扶贫工作第一步就是建档立卡,为了早日摸清两村情况,分行按下扶贫快进键,驻村队员白天入户走访,讨论工作进展,晚上加班写资料,经常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最忙碌的时候,队员们的妻儿也利用暑假时间来支援工作,整理扶贫资料。枣园村一个贫困户,本已达到贫困户的标准,但受他儿子在十五年前卖出一辆农用车却没有过户的影响,一直未能建档立卡。工作队先后给他远在内蒙打工的儿子打了十来通电话,督促其尽快回家办手续。他儿子后来感慨到:“你们扶贫队,比我这个儿子更像儿子。”

为了使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分行在摸透两村现状后,制定出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揽子扶贫措施,同时逐步壮大帮扶队伍,先后7名员工参加驻村帮扶,年龄均在40岁以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层干部,正是这样一支年富力强的“高配”队伍,个个从银行业务骨干,成为扶贫的“行家里手”。他们用银行人的认真和严谨,深度驻扎定点扶贫村,让枣园村、杨庄村在2017年当年就摘掉了“贫困帽”,求真务实的扶贫工作让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村里的知心人”。


“真扶贫,扶真贫,就是要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还要办的让贫困群众满意,一个都不掉队,一个都不能少。”

——太原分行驻村工作队


找对方子和路子: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要想使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真正走上致富道路,必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增收见效的特色产业。分行通过扎扎实实开展调研,多方考察,确立了“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脱贫致富产业链路线。

枣园村成立了代县馒头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起“生态养鸡”产业项目,采取“乡扶贫资金+分行扶贫资金+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帮助两村贫困群众参与入股分红,同时由劳动能力的村民还可在合作社务工赚钱。合作社自2017年成立后,依托两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进优质鸡苗,外请专家指导开展规模化养殖,分行拨付3.8万元,并运用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打开销路,工作队员成为鸡肉鸡蛋的宣传员,建立起产销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当年,项目就为贫困户带来了鸡场就业收入,还实现了每人300元的分红收益。截至2020年6月,鸡场养殖规模已达6000余只,累计销售肉鸡1500余只,鸡蛋5000斤,贫困户实现分红7万余元。

杨庄村2018年成立了代县嘉育养殖合作社,发展绒山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建立起省扶贫资金投入+养殖户参与生产分红的管理模式,利用两村山好水好的养殖条件,引进高品质绒山羊,同时协调本村养殖大户作为项目“引路人”,发展起养殖产业,项目实施以来已为贫困户分红近2.88万元。

2018年,在一次调研中,分行了解到距离代县不远的原平市一家淀粉厂从青海省引进了马铃薯品种,单亩产量高,出粉率也高,并且只要是这种马铃薯,农民种植多少厂子就收多少。考虑到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分行开展了多方考察和沟通,快速上马“马铃薯种植与包销”项目,与面粉厂签订了购置马铃薯种子和包销合同,划拨3.8万元启动资金购置马铃薯种子,免费发放给贫困群众种植,当年就为贫困户实现户均1000元的收益。

看得见的收益,点燃了群众脱贫积极性。2020年,分行再次拨款3万元购置马铃薯种子,4月正值马铃薯种植季,当种子拉到村里时已是晚上12点,村民不顾春寒料峭闻讯而来,一袋种子70斤重,有的村民一只胳膊夹一包,高高兴兴抱回了家。“虽然忙了一个晚上已经很累了,但是看到村民的热情这么高,致富的急切心这么足,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工作队员描述当时的情形。

扶贫要扶到点子上,消费扶贫是产业扶贫项目起步期的有效支撑,分行和扶贫工作队为了打开销路,使出浑身解数。队员们周一入村,周五返城,车里塞满了农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所有客户家里,在扶贫下乡的三年里,这已成为工作队员的常态,截至2020年6月,分行消费扶贫已达22万元。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和扶贫帮扶工作队的突出成绩,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先后被评为“2017年度驻村帮扶先进工作队”“2018年度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驻代县胡峪乡枣园村、杨庄村扶贫帮扶工作队荣获“中国民生银行五一劳动奖状”。

作为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李军,2019年3月扶贫满两年期时,又主动向分行申请延期一年。说起原因,李军说道:“当时扶贫产业刚刚起步,看不到这些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稳定的收益来源,我放心不下!”

依靠“娘家人”力量:心系贫困群众点点滴滴

在帮扶工作队的三年多里,队员们用手机记录着下乡扶贫的点点滴滴,刚驻村时贫困户的情况,扶贫产业的每一步推进,组织员工进村捐赠时的情景,脱贫后贫困户的笑脸……他把贫困户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3000多张照片背后,是一个又个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群众利益无小事,让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分行这个‘娘家’支持。”扶贫工作队说。

2017年,工作队进村后第一时间把贫困户状况反映回分行,立刻引起全行“轰动”。分行党委带队开展入村帮扶,三年间,分行党委、工会、团委等深入贫困村,先后14次开展实地帮扶,累计捐助现金40万余元,捐助的物品更是应有尽有,食品、生活用品、文化用品,折合人民币10余万元。

扶贫要让老百姓“口袋脑袋一起富”,分行从贫困群众角度出发,实实在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开展新春送温暖活动,派专人为全村贫困家庭拍摄新春全家福,许多照片都成为贫困户第一张家庭影像;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捐助5万元创新建立“健康扶贫医疗补助基金”,对贫困户住院报销后的自费部分进行二次补助;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协调通讯商架设手机网络信号塔,捐助3.7万元用于村委办公电脑等硬件设备购置;开展土地硬化和房屋改造工程,为10户贫困户出资或申请款项,完成危房改造和房屋焕新;优化捐助机制,建立起“爱心捐赠平台”和“爱心扶贫超市”,促进扶贫物资高效利用;开展“大手拉小手”贫困儿童帮扶活动、种植技术培训等,实打实帮助贫困群众提起精气神。

3年多来,分行与村里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村里人也成为分行全员心底的牵挂。民生银行太原分行持续的关心呵护,被贫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里人送来了锦旗和自产的小米、核桃,这是他们最真切的肯定。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民生银行太原分行将继续坚持经营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以更加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饱满的热情,奋力书写精准扶贫的新时代答卷,将践行社会责任厚植于企业文化的精髓之中,传递“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文化基因。

责编: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