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前身平定县张氏砂器陶艺坊)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历史悠久却面临困境的平定砂器工艺和刻花瓷工艺的传承、保护,创新、推广。由起初的手工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砂器行业具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规模型的地域领军企业。
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687平方米,资产总额达1084多万元,股份制企业,产业符合国家政策的环保条件,是省级非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懂管理、懂技术、善创新,忠诚的团队,其中陶瓷艺术大师2名,研究生2名,高级经济师1名,高级工程师1名,技术人员10名。并长期与山西大学美术系、山西陶艺家协会、广东美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企业内部设立研究机构,配备有先进研究设备和不断创新的研发队伍,有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企业先后获16项国家专利,并全部转化为产品,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2010年通过了中国轻工部陶瓷检测中心的质量安全检测认证,并获得“质量安全企业”。
主营产品为砂器、刻花花瓷---高低端日用品、工艺旅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三大类,属于新理念、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共计280多个品种,年可实现产值近1084万元。产品行销大江南北,部分产品出口东南亚、荷兰等国。
产品先后多次在国家级专利会、中博会、农博会、旅博会获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多项产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待地方博物馆收藏;产品多次被亚洲制造业年会、中博会、旅博会、茶行业协会及国家旅游局指定为“会议专用和贵宾专用礼品”和“旅游指定纪念品”。冠窑砂器以她独特的烧制工艺、精湛的装饰艺术、古朴典雅的外形设计和健康安全环保的功能,完全融入现代化生活之中,畅销全国饮誉海内外,改写了砂器历史,正逐步形成“南有宜兴、北有平定”的格局。
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平定县张氏砂器陶艺坊)先后荣获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非遗展示中被山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授予“优秀保护单位”、“山西文化改革发展纪实成果特殊贡献奖”、 被山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被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山西省旅游局、山西省陶瓷协会纳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单位”和“山西省旅游产品生产协会理事单位”、“山西省陶艺家协会会员单位”。
张宏亮,男,1970年6月出生,先后于1996年创办张氏砂器陶艺坊、2012年增资注册平定县冠窑砂器有限公司,现任平定县冠窑砂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主同盟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平定县政协委员、平定县工商联副主席,多年来因表现比较出色,赢得了社会和同行各界的好评。2009年荣获省文化厅、平定县政府“优秀传承人”、2011年被民盟阳泉组委评为“优秀盟员”称号。2012年荣获“山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1996年带着祖辈们寄予的希望,创办平定县张氏陶艺坊。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下岗工人、“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间接或直接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省市县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作为创业先进个案在省内外进行推广。
传承——千百年坚守,土与火的交融
自创办张氏砂器陶艺坊以来,始终致力于历史悠久却面临困境的平定砂器工艺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抢救、传承;生产、保护;创新、推广。
张宏亮,是土生土长的平定人,与砂锅打了17年交道,自他懂事起,就从父亲那儿了解到了平定砂器的历史:平定砂器起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千百年来,平定砂器因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生生不息。
20多年前,张宏亮开始做砂器。那时候,平定有很多人做这一行,主要是做家里烧水煮药的用具,和老辈子传下来的没什么区别。张宏亮说,他属于一条道走到黑的那种人,“开始是为了生计,但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两千多年的砂器,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去挖煤,一座座炉窑人去火息。“一家人住在油毡搭棚子里,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坚持得很艰难”,他说。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给张宏亮出了一道难题,却给了平定砂器
一次重新辉煌的机遇。2002年,一位荷兰商人来到平定订购砂制的
花器,要求是不渗水、外表光洁、口圆、底薄。找了好几家都不敢接,
最后找到了张宏亮父子。张宏亮知道满足荷兰人的要求不容易,但他
想试一试,谁知道一试就是好几年。
平定砂器的文字记载很少,靠的是口传心授,只能一窑一窑的烧,
一件一件的试,先后建了十来座窑,失败了成百上千次,每年赔钱,
一到过年都有人堵门要债。“那一年夏天特别热,试验进入紧要关头,
整天背后太阳晒,前面窑火烤,那段日子真的是不堪回首”,张宏亮
说。2005年3月,他终于烧制出满足荷兰人要求的砂器。2006年,
当把6000件漂亮的产品交给荷兰人时,张宏亮哭了:“没赚到钱,但
为平定砂器赢得了今天。”阳泉新闻网撰文说,他一个人撑起了平定
砂器的一片天。
张宏亮始终希望砂器工艺能发展得更好一些。故总是以平定砂器的开展传承活为载体,吸引大中专院校学生、社会青年积极参与平定砂器的学习制作。看着前来学艺的年轻人,张宏亮有些振奋。
创新——借艺借魂,老砂器穿新“衣”
张宏亮是个勤思考、有创新的年轻人。
在平定有四五家砂锅、砂器生产厂家,张氏砂器陶艺坊算是最有特色的一家:古色古香的大招牌下,各式砂锅、茶具挤满橱窗。大到高达1米的龙凤砂壶,小到精致茶杯,统统是张宏亮这些年琢磨出来的玩意儿。
长期以来,为砂器找到新卖点,张宏亮都在不断试验,改进原料配方。
他首先解决了平定砂锅易掉砂、手感粗糙的问题。之后,他又在砂锅表面作文章,经精心研究,终于研制而成了无辐射釉彩喷砂工艺,仅不填补了平定砂器从无釉彩的空白,且从根本上改善了平定砂器的品质、品相,提升了平定砂锅的市场价值。但当电压力锅、紫砂锅在市场上热卖,平定砂锅的市场又有了新的竞争对手。
一番市场调研后,张宏亮决定往茶具、餐具、厨具、灶具等附加值高的工艺品方向发展。张宏亮多次去宜兴、景德镇、佛山考察学习茶具、装饰件等工艺品的制作。通过上百次的配料、烧制试验,终于掌握了用平定砂土烧制茶杯的技术——将砂土反复过滤,克服了以往平定砂器表面不光滑,颗粒感很强的缺陷。“砂器外表原来还可以有光泽!”砂器产品种类完全可以向多元化拓展,这让张宏亮兴奋不已。
订单纷至沓来。如今,张氏砂器坊已能生产出280多种产品,年产量达七八十万件。产品遍布全国,甚至远销日本、韩国、荷兰等欧美国家地区。
一直以来,张宏亮都着力设计新型的平定砂器,将各种中国元素融入其中,造型古朴精致。每件产品种他都不是用模型批量生产,而是手工制作,件件绝品。
至今累计获国家专利16项,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全部转化为产品。
蓝图——借船出海,让平定砂器走向世界
“平定砂器的发展趋势是内在砂质不变,外部要更漂亮,更好地走向市场。”随着 “宜兴紫砂”已经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开始向全国各地产黏土的地区取土,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加之宜兴紫砂不断传出原料造假的“丑闻”,这让张宏亮心中一震,也更加坚定了他对平定砂器的发展定位。
砂器目前正面临着企业规模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传承方式落后等问题。
眼下建立的砂器传习所,将培养一批砂器制作技术人员,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与此同时,政府把平定砂器作为旅游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龙头砂器基地、平定砂器旅游文化产业园暨平定砂器博物馆项目工程,力争通过3至5年,把平定砂器发展成为有上下游生产商家,从业人员在千人以上,年产值上亿元的旅游文化支柱产业。
在1-2时间内“争取与宜兴紫砂‘联姻’,借船出海,适时在宜兴陶瓷城乃至省内外其他城市设立‘中国砂器’产品展销区,把平定砂器名声打得更响!”
通过自已多年来的寂寞坚持、努力,白手起家,靠理念创新和技术开发,将由起初的手工小作坊,发展为占地6600米2,拥有固定资产近800万元的砂器行业领军企业。
2010年被阳泉市科技局授予“专利示范基地”、2012年张氏砂器陶艺坊被山西省文化厅非遗处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3年9月与太原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启动产学研联盟战略。
他坚信,平定砂器的真正春天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