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兴业银行兴业银行
决战决胜进行时
--农行山西分行喜提“山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改革为脱贫支招,创新为攻坚搭台。近日,在山西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农业银行山西分行荣获“山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成为入选单元奖项的唯一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没有一道难题不可破解,没有一处堡垒无法攻克。多年来,农行山西分行把金融扶贫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作为服务“三农”之重、金融支持之要、大行担当之义,切实履行金融扶贫主体责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支持产业扶贫为治本之策,按照“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要求,创新推出一批适用范围广、扶贫效果好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为支持三晋大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贡献。
“委贷+自贷”政银合作首创扶贫周转金模式
山西分行与山西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深化合作,创新推出了“委托贷款+自营贷款+N”金融产品,全省扶贫周转金由省政府委托山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运作,按照“委托贷款+银行自营贷款”最低1:2的比例,由受托银行发放资金,并统一优化运作流程、扩大业务授权、减免财务费用,实现支持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该产品使得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政府主导作用与商业运作机制有机融合,既解决了扶贫周转金使用效果差、效率低和周转慢的顽症,又破解了扶贫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还能有效拓展金融扶贫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促进山西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产品推出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和社会效益。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支持山西省各类产业发展,直接吸纳1.62万户、3.64万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0.54万户、29.15万贫困人口增收。大幅度降低了贫困地区融资成本,扶贫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了3—4个百分点。培育了一大批贫困地区企业。山西省扶贫周转金项目库的企业达720多家,覆盖全省58个贫困县,涉及种植、养殖等近百种产业,达到了党政、金融机构、经营主体和农户“四满意”。
2019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专门组织专家对该模式进行了研讨,并录入全国银行业金融扶贫典型案例目录。
“景区+贫困户”助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近年来,山西政府大做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增强旅游新业态竞争力。农行山西分行积极响应,及时与省文旅厅签署了百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在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旅游投资项目、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扶持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互联网+旅游等领域开展合作。
深入对接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山西分行通过资金、渠道、产品的组合,打造“景区+贫困户”模式,全力支持全省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战略协议落地,落实全省文化和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和景区。
全行先后对平遥古城、皇城相府、云丘山等知名景区提供新增授信7亿元,投放旅游贷款6.8亿元,通过帮扶、就业等形式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增收。
“光伏+贫困户”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山西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光照资源充足,光伏产业发展潜力空间巨大。
农行山西分行“借光脱贫”,针对光伏项目受市场波动影响低、对贫困户增收效果持续稳定的特点,确立了“政府、银行、光伏设备提供商、供电公司、贫困户”五方协同的光伏扶贫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县创新推出“光伏扶贫惠农贷”。
积极探索与省属潞安集团、晋能集团等大型光伏设备供应商的合作之路,通过贫困户的入网电价收益,精准实现连续10年、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扶贫效果明显。同时,在光照资源丰富、并网条件具备的左权、静乐、方山、榆社、右玉等8个县大力推广,直接支持农户户用式光伏电站,累计投放7977万元,支持贫困户3117户增收。
“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带动项目扶贫
2017年底,山西分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批量采集内外部数据,建立信贷模型,推出了农民线上自主申贷、系统自动审批、快捷用信的“惠农e贷”农户贷款,并在全国农行推广。这种“惠农e贷”+扶贫的线上融资模式,重点针对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业产业集群等领域,完善白名单生成方式,优化办贷流程,大力支持农业产业扶贫。
针对各地区产业特点,山西分行陆续推出了“蘑菇贷”、“药材贷”、“养猪贷”等产品,覆盖水果、蔬菜、中药材、烟草、养殖等70余个特色产业,累计投放贷款1.4亿元,支持贫困户3044户。在忻州、运城,与生猪养殖规模全国排名第二的牧原实业集团合作,实施“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扶贫模式,发放贷款6525万元、支持贫困户1305户。在吕梁,与山西省最大的食用菌基地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出“蘑菇贷”,已发放贷款3160万元、支持贫困户632户。在长治,与山西省知名上市公司振东集团合作,围绕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支持贫困户中草药种植1189户,发放贷款5925万元。在朔州、晋中与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吸纳就业和权益分红带动贫困人口486人增收。
(梁晨霄)
责编: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