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社的运营将为新乡贤回报家乡、孝敬老人提供宝贵的平台,同时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提起正在组建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后宫乡刘古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安民这样说。
郭安民所说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全称是“新乡贤团结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由包括郭安民在内的几位新乡贤发起成立。合作社旨在充分发挥“乡贤+金融”的作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解决村民自己的小事,办大家共同的大事。
内置金融合作社于去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目前共有41名社员,入股资金达到45.8万元,其中15名乡贤社员集资了38万元,最多的8万元,最少的也有3万元;26名长者社员集资7.8万元,每人3000元。这笔通过乡贤社员整合起来的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燃眉之急,比如,想种中药材或者做小本生意没资金,遇到突发的紧急事等,村民都可以从合作社里拿钱,利息1分。
乡贤社员3年不享受分红,资金免费让大家用。整笔资金产生的利息,使用也有明确规定:2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40%用于长者社员分红,40%用于合作社自身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长者社员通过这个合作社,可以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可入股3000元,享受分红。用于分红的钱是所有资金的40%的全年利息,利息的生成资金除了合作社的45.8万元,还有县财政一次性支持的15.3万元财政资金,总计61.1万元。按1分利息计,全年利息7万余元,其中的40%就是近3万元。这样算下来,26位老人拿3000元的资金入股,年终每人可以得到1000元左右的分红。
内置金融社的资金来源于村民又用于村民,它的运作不是放贷,而是一种民间互助,作用是雪中送炭。村民的房屋、土地都可以质押,按月结息,到期还本,操作简单高效,而且能够确保资金安全。为此,村里专门成立了资产评估小组负责质押工作。
郭安民说,合作社现在正在进行税务登记、开设银行账户、认缴股金打入账户有关事宜,很快就可以正式运营。他说,村民对新鲜事物从“看”到“干”会有一个过程。全村有100余位60岁以上老人。“通过引导,我们要不断地吸收更多的乡贤社员和长者社员参与进来,不断地壮大合作社实力,从而更好地为村民和老年人服务”。
刘古庄有个文化大院。用郭安民的话说,如果说村委会大院是行政中心,那么文化大院是以村民为中心的副中心,它是通过民间组织的团体、协会,实现村民自治,而内置金融合作社就解决了这个大院所需公益资金的问题。比如,村里马上要启动“红白喜事集中办”工程,就是新建一个这样的公共场所。“500平方米的场地能摆45桌。原来一桌收70元,包括人工劳务费和桌椅板凳费,现在计划收20元到25元。按40桌算,每户可节省1000多元。”郭安民说。
目前,像刘古庄村这样正在打造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在闻喜县已全面铺开。透过刘古庄这个缩影,我们看到了基层村级组织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的智慧和实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