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中这个晋商文化故里,晋中市司法局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染力,将法律知识寓于文化思想传播之中,变法律知识的单向灌输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和教育,以法治和文化的渗透融合深化普法依法治理的力度和深度,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晋中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新路。
独具特色的法制文化大院
“村民朋友们,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农业法知识……”连日来,在祁县权勇文化大院内,都会听到这样的普法讲座。原来,祁县司法局定期组织普法工作人员开办农民法制课堂,把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0余部法律法规编成了通俗易懂的案例,在权勇文化大院进行宣传,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一位姓杨的村民说:“在文化大院,我们不仅能够健身、娱乐,还可以听到法制课,明白许多道理,读到法制书籍、报刊、案例实例,查阅到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和维权信息,这种普法宣传,咱老百姓打心眼里喜欢。”
据了解,针对社会各部门普法资源闲置和广大群众对法律渴求的供需矛盾,晋中市司法局结合广场、集市人流和物流集中的特点,搭建了城市“法治文化广场”、农村“法治文化集市”。“广场”、“集市”运作以来,促进了各部门、各单位普法经常化,使社会普法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解决了流动人员的普法盲点问题,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所”、“不花钱的法律顾问”。立足法制文化“广场”、“集市”的做强做大,将具有晋中特色的晋商大院本土文化与法治文化相“嫁接”,该局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法制文化大院,开辟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全新阵地。由过去的“送法进村入户”,让农民群众被动地接受法律法规知识,变为现在培养农民群众成为“明白人”和法律宣传热心人,自觉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凭借晋商大院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创建法治文化大院方面,形成了遍布全市的亮点。
娱乐休闲中的法治熏陶
该局还针对不同对象的选择性需求,相继编印了《“法律六进”系列法制宣传手册》、《法制箴言》、《企业风险防范指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知识问答》、《法律伴我成长征文集》,以漫画、法律知识问答、普法歌等多种形式传播法律,成为群众爱不释手的法制读物。在市、县、乡三级同步举办“法治大讲堂”,形成了专题学法、学用结合、学法考核等一系列学法用法常态化机制。调整组建了以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专业人员为主的普法讲师团,深入机关、农村、村企矛盾集中地、重点企业开展针对性巡回法制宣讲。改变了就文件抓普法,就会议搞普法的旧做法,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晚会、演讲比赛、法制电影等形式把普法融入公众文化生活,普法从文件指导走向文化熏陶;通过创建法制文化广场(集市、大院),把法治建设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小广场变成了普法的“大舞台”,小集市变成了普法的“大超市”,小庭院变成了普法的“大课堂”,普法从会场走向广场;改变单向推动、单向灌输的普法方式,通过法制讲座、法治论坛等多种形式开展参与性、双向性、互动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普法从推动走向了互动。生动活泼的法治文化教育引人入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也充分展示了法制的影响力,使广大居民在娱乐休闲中受到了法治的熏陶。
晋商古文化注入法治新元素
晋中以法治文化为核心推动城市法治建设的实践表明,通过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建设,将法律知识寓于文化思想传播之中,变法律知识的单向灌输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和教育,对于培养全体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律信仰和法治习惯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法制宣传教育初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的普及向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从单一普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转变,一个具有时代特征、晋中特点的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正在形成。在普法教育基础上,注重普法与法制实践的有效结合,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和推动了地方、行业、基层三大依法治理工程的实施,创造了“左权大调解”、“行政权力清单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与信访三台联动”等在全省以至全国有影响的依法治理经验。古老的晋商文化更多地注入了法治的元素,正迅速转化为晋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全市上下形成了“以法治保稳定、助发展、促和谐”的强烈共识,全社会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显著提升。目前,晋中市普法依法治理已经成为促进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品牌”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