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街道拓宽贯通,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公园盎然绽放,一件件民生实事暖着百姓的心……天蓝了,水绿了,环境更优美了。介休,这座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建设全省最宜居、最美丽城市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查隐患——一颗颗“毒瘤”被拔除
5月26日,拆除印染厂小区445户建筑,拆除面积8205.69平米,为下一步改造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停车场、小游园等公共设施提供有效空间。
5月31日,宋古乡一间间违建房被推倒,拆除违建面积6000平米,倾倒垃圾1.7万立方,腾退土地2.3万平米,这个存在安全隐患的“炸弹”被彻底拆除。
6月10日,三佳乡对东夏线温村段开展集中攻坚,共拆除违建1661.2平米,腾退土地面积2000余平,整理脏乱建筑150平米,腾退土地面积200余平。
……
截止6月15日,全市共摸排违建3576处,36.40万平方米,应拆违建面积2619处,20.40万平方米;现已拆除违建 1826处,违建面积15.02万平米,完成进度73.63%;应腾退土地面积33.04万平方米,已腾退土地面积 22.52万平米,完成进度68.15%。
自加压力,在“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增加城区供热系统改造、“煤改气”、食品药品安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整治任务。
正本清源,对城中村、老旧小区、违法建筑、农贸市场等容易滋生风险隐患的重点领域进行源头治理,综合提升,通过改变旧有形态,淘汰低端产业,形成城市发展的新形态。
补短板——城市品质提升真正惠及民众
城市品质提升不是领导的面子工程,而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介休市集中力量解决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园林绿化、供热供气等领域问题,按照“拆、清、建、管”四个方面分阶段开展提升工作,以点带面推进城市面貌提升。
以“拆违治乱提质”攻坚行动为契机,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带动城市建设管理提档次上水平,学习借鉴长治等地成功经验,注重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建设,积极作为、量力而行,先行打造一批传统古村落、生态旅游村,确保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
加快定阳路、北坛东路等城市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市政管网,重点打造108沿线绿色廊带,全力扮靓介休。如今北坛路、三贤大道已经成为“颜值”担当。
过去,市区专用停车场寥寥无几,车辆沿街随意停放,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如今,老化的步行道得到重新铺装,增设停车位、设计改建树池,进一步提升道路功能,使老路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介休市仅清理垃圾一项就投入资金2000万元,用于道路改造资金达3000万元,对省印染厂、造纸厂等十个老旧小区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提质改造。
抓落实——干事创业主动作为蔚然成风
是什么力量催生了介休新发展?讲求效率、高度配合的干部队伍是关键。
“要打赢翻身仗,我们就要积极改变过去被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的局面,提前谋划、主动作为。”这已经成为干部的共识。
坚持把城乡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作为检验作风和锤炼干部的试金石和练兵场,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城区环境大整治和建设美丽介休行动,全市上下“比担当、比干劲、比能力、比作为”新风尚和“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氛围逐渐形成。
民生食堂
坚持党员带头,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先行拆除自身违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坚持先难后易,传递“凡违必拆、违建清零”坚定信心。坚持攻心为上,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当中讲形势意义、谈规划发展前景,特别对违建当事人讲政策、辨利弊,主动拆除、配合拆除成为主流,由“要我拆”变“我要拆”。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民心所向,拆出了发展空间,党委政府威信得到了充分彰显、不良风气得了有效遏制、攻坚合力得到了空前凝聚。(王悦心 陈金花 聂晶)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