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我再次来到晋中中院扶贫点和顺县团壁村,见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宋玉龙,一起去看了中院投资14.5万元帮助发展的50亩黄花菜种植基地,菜苗长势很好。
宋玉龙为黄花菜种植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说至少有三十户农民在这里通过劳动脱贫,年底将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开始采摘后,农民持续劳动120天,人均每天还可收入120元以上。过段时间,他还要组织农户去大同打工,采摘那里的黄花菜。
宋玉龙肯动脑筋,他的扶贫工作经验已经得到和顺县委的肯定,我也注意到,晋中日报、和顺广播电视台分别以《黄花菜里扎富根》和《黄花菜成为百姓的“富民菜”》为题进行了长篇报道。以宋玉龙为第一书记的团壁扶贫工作队围绕着晋中中院党组的脱贫攻坚思路和举措,一步步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不过我此行的目的并不在团壁,而是瞄向了晋中中院另一个扶贫点——义兴镇恋思村,我想见见这里的第一书记王真龙,然而王真龙确实太忙了,直到6月15日下午,我才等到一个小时左右的简短交流机会。这两天市里组织扶贫工作考核验收,玉龙和真龙都在为此忙里忙外,我很快得到消息,他们所在的两个村都评为了优秀等次。
王真龙出生于1981年,山西省新绛县人,原在武警187师服役,2017年底转业分配到晋中中院工作。
因为恋思村原第一书记刘杨在中院工作任务特殊,难以两头兼顾,中院党组急需调整扶贫工作力量。初来中院的王真龙主动请樱,下乡扶贫。
2018年元旦后,王真龙来到恋思村。他跟我说心里话,驻村之后感觉到现实情况和他想象中的情况反差很大,扶贫工作并没有他心里想得那么简单。
“后悔吗?”
“不存在后悔。虽然不像想象的简单,工作很繁琐,但我不后悔,既然来了就要踏踏实实干好。”王真龙的回答很自然、很坚定。
聊了一个小时,我深切地感受到,王真龙的工作并不是一般的累。恋思村和团壁村情况不一样,农户全部移民搬迁到城边思源小区,住进了楼房。王真龙这半年的重点工作放在了完善资料、建档立卡和稳定民心上。
今年春节刚过,假期还没结束,匆匆忙忙回老家看了一下父母,王真龙就在正月初六赶回和顺开会,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他用十几天的时间昼夜加班,作好了公示牌。后来,他又连续两个礼拜,每天工作到半夜十二点以后,一户一户建档,数十张表格一格一格填写,一项一项计算,十分地辛苦。扶贫队员郑志江年龄偏大点,有些工作的确帮不上忙,需要王真龙一点一点细心去做,他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实由于部队工作的特殊性,真龙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过春节了,虽然妻子和儿子跟随他在部队驻地榆次,但作为基层主官,他只能每周回家一天,平时都在警营值守。说起儿子,王真龙感到心酸,孩子出生一个月,他就去了沈阳培训,一走就是四个月;孩子十一个月时,他又调青海维稳、新疆平暴,一走又是两年;孩子要上一年级了,他跑到内蒙演习。真龙一直觉得亏欠儿子很多。他入伍18年,本可选择自主择业,但考虑到晋中市法院离家较近,工作相对轻松,能照顾上家人,而且感觉到法院单位也比较体面,于是转业时首先选择了中院。没想到,接受扶贫任务之后,一家三口又成了聚少离多,爱人虽然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总少不了发发牢骚。然而作为多年的军嫂,爱人对王真龙的扶贫工作实在太能理解、十分支持了,依旧默默地一边上班、一边操持小家。作为退役军人,我很能理解真龙的感受,也更能理解真龙的爱人!
王真龙在恋思村的工作不只是累,他的工作压力很大、责任很重。真龙反复地给我讲:“扶贫工作是良心活、责任活,工作繁琐却需要认真,老百姓的事麻烦但必须用心。”他不厌其烦地给村民们讲政策、算清帐,让大家搞明白党的扶贫政策,努力帮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除了忙着整理资料、开会,稍微抽点空,真龙就要去村民家里拉拉家常,沟通一下感情,尽量地多给群众一点关爱。
我问真龙:“这半年你觉得自己最满意的工作是什么?”他给我讲了两方面:
一个是和村两委的关系。“大家处得非常好,都能打成一片,特别支持工作。”恋思村党支部书记刘怀英告诉我:“小王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对村里的事务特别负责、特别上心。”妇女主任刘瑞凤说:“小王每天忙工作,啥也顾不上,很不容易”。在场的村主任和会计同样连声跟我说“小王真好!”这半年,作为第一书记,“小王”组织村两委认真学习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抓了党务工作培训,认真上了党课,积极为村里争取资金、争取大棚出租种植,做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扶智、扶志事业。看得出王真龙和村干部的关系非常融洽。
另一个是给贫困户办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积极地给村民王建忠的女儿办理了上大学的贫困补助事项,并及时送到了位于太原的学校;村里的小卖部闹起了租赁纠纷,他及时出面协调矛盾,提出法律调解方案,妥善化解了纠纷,前后两家租户和村干部都很满意;刘某老婆跑了,引起了离婚纠纷,他及时给出合理建议,很快消解了刘某的烦恼;……王真龙就是这么善良,他还关心着一位老大娘移民补助花完后,她的养老生活怎么办。他说自己过去走访贫困户比较少,以后要多往他们家里走走,随时掌握情况。
其实这半年,王真龙也和宋玉龙一样,在认真在落实着晋中中院党组的扶贫工作思路和举措:投资7000元给小区居民划定了停车位,投资3.1万元种植大棚寻求出租,“六一”儿童节,他代表中院给孩子送去书包等学习用品。
时间太紧张了,无法再进行更深入交流,临走时问了问真龙下一步的打算,我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坚定信心走下去,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下半年,我要把十三个大棚搞起来,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作 者:卢琳山
摄 影:冯书文
编 辑:何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