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乡,位于灵石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8公里。北面紧邻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东南面背太行支脉太岳山,祁临高速公路侧村而过。经济社会发展有“地域不大但风景如画,经济虽小但生活富裕,地处偏东但宁静致远”的鲜明特点。
国家4A级景区——红崖峡谷,即位于马和乡柏沟村,素有“华北绿肺”、“天然氧吧”之美誉。近年来,随着景区周边服务项目的不断布局,红崖峡谷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成为灵石县继王家大院、石膏山之后的又一旅游名片。
为实现“乡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该乡一直注重乡区主要道路及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启动“拆违治乱提质”乡村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以来,该乡科学谋划,注意节点,积极探索旅游通道打造、景区周边环境改善、沿线村庄美化绿化与环境、民生互动并进绿色崛起赶超之路,形成了乡村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发展相促进、与转型发展相互动,与美丽乡村幸福马和相融合的生动局面。
为扎实推进景区整体生态环境,马和乡在工作中主要采取六项措施。一是拆字先行,空出美化空间。拆除灵石新区路网纬九经八路交叉口张嵩村的2栋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打宽出村口,空出新区道路和乡村美化空间;拆除小柏沟村影响交通、有碍观瞻的2处建筑,有效解决红崖峡谷景区入口道路弯急坡陡问题。二是绿化跟进,补绿增绿迎宾。对红崖峡谷道路两侧树木进行新植绿化与补植补种,在红崖峡谷旅游通道两旁的张嵩村口、介林景区入口、柏沟村口营造绿色景观点6处。三是宣传提质,助推旅游发展。在广电总局七二五台外墙高标准打造全县旅游景点景观墙,大力宣传灵石县丰富旅游资源。四是文化引领,在景区外小柏沟村规划文化宣传墙,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让县委、县政府提出“民风好”的目标落地生根。五是互助协作形成合力,推动沿途长兴生态采摘等农业企业,通过美化亮化实现宣传招商效果,与景区形成“旅游+”的共赢产业发展格局。六是规范提质,在景区入口及景区内统一标准,规范广告牌匾旅游标识标牌,提升景区服务品质。
“在此次攻坚行动中,顺势借力用力,拆除有碍观瞻、影响乡村长远发展规划的建筑物4处。拆除过程中,先通过市县督查组实地查看反馈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建议依法依规拆除安置,后乡党政领导亲自上手做工作推动拆除,多次深入群众家中,说政策、摆事实、讲道理、算好账,最终说服群众达成拆迁协议,并顺利进行了拆除。”该乡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治乱阶段,我们在周边柏沟村、张嵩村开展‘党建引领、全民治乱’集中行动,建立健全了旅游通道常态化环卫管理制度”。
下一阶段,该乡将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支持、参与环境提质工作的积极性,让红崖峡谷旅游通道及景区沿线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驻”人心,并通过建筑围挡、植被绿化、设置景观带和文化墙等举措推动景区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亮化,架起“景观走廊”, 远是青山见、近是迎面绿,迎接八方来客,助推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徐峰)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