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针对小餐饮、小摊点、小商贩“三小问题”,以及餐饮业准入门槛低、农村市场难监管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开展专项整治,使食品行业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并创出了独特的食品安全监管“介休模式”。
建设市场 疏导摊贩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介休市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以来,为了改变市民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改善城市脏乱差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针对遍布全市街头巷尾、商业闹市、学校周边等地的小餐饮、小摊点、小商贩问题,介休市通过摸底调研,采用市场化运作、市财政补贴的方式,投资约3500万元,选址建设了13处便民服务市场,辐射介休市区面积80%以上,总占地面积约90亩,规划摊位1500个。在整治无证街头小餐饮、取缔占道摊贩的同时,介休市疏堵结合,引导街头餐饮进市场、进门店经营。
量化分级 示范带动
外出就餐先看“脸”,已成为介休市民的一大“习惯”——被评定为“良好”以上的餐饮企业,食品监管部门会为其在门口贴上一个大大的黄色“笑脸”。
为了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介休市开展了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制订出台了《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评定方案》。全市总体量化率91%,其中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率100%。在全市餐饮服务单位中培养示范典型22个,创建省级示范单位2个,地区级示范单位4个,介休市还被晋中市推荐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
突出重点 整治难点
去年以来,介休市主要开展了加强食品安全源头、乳制品、畜禽屠宰和肉制品、食用油、农村食品、儿童食品和学校及周边、“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 网络食品交易和进口食品等八项专项整治。同时,开展了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整治。一是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小作坊聚集村等重点区域食品安全整治力度。重点治理小卖部、小超市、流动摊贩、批发市场销售假冒伪劣、“三无”和过期变质食品行为。二是出台了《介休市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婚丧嫁娶集体用餐服务单位人员健康、场地环境、清洗消毒的管理,规范农村集体用餐服务。
强化监管 形成覆盖
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靠人盯人监管,不仅成本高,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必须强化监管手段,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因此,介休市积极拓展监管渠道,监管手段不断强化。
首先是广泛推广电子网络监管。建立了餐饮服务电子网络监管平台,全市98家餐饮企业纳入了电子监管系统,实现了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非现场、动态、实时监管。对定点屠宰实施电子监管,实现了从生猪入场、待宰圈养、屠宰过程、同步检验、无害化处理、鲜肉出场等环节24小时监控。
其次,初步建立信息化管控平台,做到了信息完整真实,源头可追溯、过程有记录、流向可查询,覆盖产品源头到消费终端全过程。
再次,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加强。形成了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顺城关农贸市场农产品检测中心、示范园区自建产品检测中心三位一体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在全市10个乡镇设立了7个检疫申报点,做到了产地检疫出证率、耳标佩带率、无害化处理率100%。屠宰检疫方面,确保了进场畜禽的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出厂产品持证、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四个100%。介休市食药局还购置了快速检测车,实现了食品安全检测模式从固定到移动的突破,起到了灵活、快捷、实用、有效的市场监管作用。(张志丽)
责任编辑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