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太原:改造小街巷 畅通百姓回家路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9/6 16:49:27

东缉虎营改造现场,挖掘机正在开挖土方。本报记者 姚凡 摄

市民从封闭改造的开化寺街前走过。本报记者 姚凡 摄

  开化寺街改造施工现场,长达6米高的槽钢被整齐地安插在道路两侧。 本报记者 姚凡 摄

 

  编者按:小街巷是百姓回家的最后一段路程,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个城市的民生之本。今年,太原市下大力度对小街巷进行改造,首批计划改造21条道路,无论从速度还是质量上都要把这些小街巷建成省城市民期待的民心工程。
  自8月16日,太原首批小街巷改造工程开工以来,目前已经陆续开工14条道路。小街巷是百姓回家的最后一段路程,改造家门口的道路,备受居民关注。太原市要改造哪些小街巷?街巷将改造成什么样子?连日来,记者深入施工一线探访这些小街巷改造的进展情况,走访市民,零距离倾听老百姓对小街巷改造的心声。
  为民是改造小街巷的宗旨
  
挖掘机轰鸣着,混凝土搅拌车不停地向外输送着刚搅拌好的水泥和沙石,工人师傅用机器把长达6米的槽钢整齐地按压到已经挖开的道路两旁……
  8月24日,太原市开化寺街道路改造现场一片忙碌的场景。东仓巷、旱西关街、鱼池街、旱西关南街……太原市首批小街巷的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太原市为何要进行大规模的小街巷改造呢?
  小街巷作为城市道路中的“毛细血管”,连通着千家万户。但是,很多小街巷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路面不平,地下排水管网老化,大雨过后积水严重,井盖不平,空中“蜘蛛网”蔓延等问题,影响着附近群众的出行和正常生活。
  “小街巷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小街巷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商业中心和人口密集区,担负着分流交通的重任。而且小街巷真正是服务市民的‘最后一公里’,好走不好走,直接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对小街巷进行改造刻不容缓。”8月25日,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市政公用建设中心主任刘薇说。
  百姓所想所需,政府毫不犹豫。近年来,太原市把小街巷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每年都要分批次对老旧小街巷进行改造。今年首批对21条小街巷实施扩容提质综合改造,目前已有14条开工,计划将于年内完工,其余7条正加紧筹备,近期将开工。
  此次改造的20余条道路,主要集中在解放路、五一路等主干道周边,附近居民区集中,医院、学校等较多。刘薇告诉记者:“对这些小街巷进行改造都是市民期待的民心工程,改造不仅要提升街道的地下管网能力,而且对片区内的小街巷集中改造,也将打通老城区的交通微循环,从而提升交通综合承载能力。”
  细节是小街巷改造的亮点
  
8月26日,记者在东缉虎营街采访时,遇到了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旱西关街道路改造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李彬,从开挖路基那天起,他就一直在现场。“道路质量要求比较高,路基和路面的厚度要增加到50厘米至70厘米,比原来的厚度增加一倍,改造完成后,路面将更加结实耐用。”李彬介绍,为了增加小街巷今后的通行能力,按照规划要求,规划红线范围内的违法建筑都要拆除,使机动车道适当加宽。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丰富的地下管网改造是今年小街巷改造的一个特点。”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市政公用建设中心副主任刘海燕这样形容小街巷改造。他告诉记者,这21条小街巷,大部分的路宽都在10米至15米之间,虽然道路不宽,但是地下设施是一应俱全。水、电、气、暖等将一并建设到位,空中线缆也要入地。特别是实行雨污水分离处理,而且雨水管的直径达到1.2米,这样即使遇到大雨天气,基本上也不会出现积水的情况。
  此次小街巷改造有一个细节之处特别值得注意,就是十字路口的渠化。什么是渠化呢?刘海燕介绍,就是在道路的十字路口增加一个或两个车道,扩宽路口车道面积。在今年计划开工的21条道路中,有6条道路都设置了渠化处理,未来,车辆行驶至这些路口时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拥挤。
  小街巷改造,市民十分关注,希望早日完工。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明确提出要求,已经开工的道路,力争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全面完工。“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同时又尽量减少施工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不便,小街巷改造都倒排工期。对于工程质量方面,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对项目施工单位提出明确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同时,更要在细节之处为百姓着想,打造百姓满意工程。”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便捷生活是改造的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城的小街巷改造几乎每条道路都或多或少地遇到拆迁问题,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拆迁工作进展很顺利。刘海燕说:“老百姓很配合,在拆迁问题上,我们基本上没有遇到难题,这也就是老百姓对小街巷改造认可和支持的一种态度。”
  说起羊市街改造,做生意的马大姐非常支持,她对记者说道:“过去这条道路坑坑洼洼,一到阴雨天,污水横流,味道刺鼻。我在羊市街做小买卖已经五六年了,早盼着这条道路能好好地修一修了。三个月后,道路更宽敞,路面更平坦,道路功能更加完善,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捷了,相信我的生意也会越来越火。”
  是的,小街巷的改造就是为了老百姓的生活会更舒适。刘海燕说:“今年小街巷改造的重点是进行地下管网的重新架构,以前没有通热力管网的区域,要进行热力管网全覆盖,也就是说要实现集中供暖全覆盖,这对于一些道路偏僻的小街巷来说,是一件暖民心的好事。”
  记者了解到,目前,小街巷的改造已经投入资金2亿元,大批资金的注入为改造道路质量过硬提供了保障。“未来,纳入改造范围的街道不仅要进行路基加厚,提升平整度,而且道路的绿化工作也会逐步完善,美化环境,小街巷面貌肯定会发生大改变。”刘薇说。
  

本报记者 王秀萍 姚凡
  

声 音
  听,小街巷百姓的心声
  
“太好了,政府终于给我们修这条路了。这条路我走了几十年,今年终于要变样了。”8月27日,70多岁的李大爷向记者诉说心中的喜悦。
  李大爷在太原市鱼池街住了40多年,他说,鱼池街、小新街都属于老街巷,道路狭窄,地势低洼,一下大雨很容易积水,还有很多杂乱的电缆线密密麻麻地悬在头顶上,黑乎乎的,既影响美观,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晚上时因没有路灯,居民出行也很不方便。
  打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改善居民出行小环境,今年,太原市下大力气分批改造小街巷。家门口的旧街巷要改造让大家十分关心,也非常支持和配合,大家想办法,克服出行困难。不少居民经常站在路边察看施工情况,有时还会上前问上几句。
  记者在小新街施工现场看到,路面已挖开,热力、自来水等多个管道已开始铺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周边三条街巷的改造投入资金达900多万元,预计12月完工。改造中,地下管线都要配建到位,特别是要实现雨污分流,雨后路面积水情况会大为缓解,还要消除空中蜘蛛网,美化环境。”
  当听到这些计划时,李大爷和居民们都很高兴。“政府改造小街巷,改到咱百姓心坎上了。”
  随后,记者来到同样正在改造中的羊市街,挖掘机机声轰轰,正在开挖路面,有的路面已被挖得坑坑洼洼,骑车、步行都不太方便,过往的市民深一脚浅一脚缓慢前行。
  “以前的路太不好了,一到下雨天满街是污水,早盼着改造呢,现在出门是麻烦些,但等路修好了,各项功能完善了才是最重要的。当你走出家门,看到多年坑坑洼洼的小路变得整洁、畅通,排水也好,下再大的雨也不怕了,那心情多好啊。”家住羊市街的市民张先生说出了大家对此次街巷改造的期盼。
  张先生说他工作的单位刚好处于改造路段,他每天上班、回家都遇到了很大的难题,这几天,他索性买了一辆自行车,骑车上下班,感觉比开车还方便。
  水西关南街于8月23日开始封闭改造,涉及道路、雨污水、热力、电力入地、照明、绿化以及一趟煤气中压改造等工程,道路规划红线为20米。记者在水西关南街桃园路口看到,道路两侧都设置了蓝色围挡,交通管制警示牌十分醒目。
  记者注意到,道路封闭施工,除了车辆无法行驶外,很多居民对封闭施工都没有太多的担心。
  “虽然不能开车了,但施工方在路两侧留下1.5米宽的小道,出行受到的影响不大,而且整个工地还进行了全线封闭,与外界隔离,保证了居民的安全。”市民王女士说,她每天从家里出来到新建路或是桃园路去乘公交车,走的路程不算太远,只要比平时早出门10多分钟就行,多走走路也挺好。
  水西关南街道路两侧还有不少餐馆、小吃店、商店,封闭施工使众多商家感受到了压力。
  “封路后,进店的客户明显减少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一家女装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为了应对短暂的困难,沿街的服装店都积极采取促销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同样,几家餐馆的老板也表示,生意冷清了许多,但道路改造是利民惠民的好事,现在只盼着早日完工,街巷早日换新颜。
  

本报记者 王秀萍 褚艳
  

手 记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
  
城建一直备受市民关注。眼下,太原市21条小街巷的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小街巷,路都不长,却是直接关系到市民居住生活的“回家路”。小街巷改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反映,影响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可以说,修好百姓门前路,是群众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民生实事之一,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太原市将小街巷改造作为城市大建设的主要抓手之一加以推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这些年来,太原的变化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近几年,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道路改造工程,条条快速路、座座高架桥,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环境,提升了交通效率,也扮靓了龙城,这让我们感到振奋。
  更令人欣喜的是,太原市抓大不放小,在进行主干道改扩建的同时,还兼顾了背街小巷的改造,许多坑坑洼洼的小街小巷变得优美、整洁、畅通,为方便市民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与主干道连成路网,有效地发挥了交通的微循环作用。
  今年,太原市继续加大小街巷的改造力度。对此,市民异口同声给予赞誉,但市民还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小街巷可以改造得更快些、更美些,功能更完善、质量更加过硬些。
  小街巷的改造,看似工程量不大,却涉及路面改造、地下管线铺设等环节,工序十分复杂。这项“民生工程”能否高质量、高标准完工,真正办成“民心工程”,把坑洼路变成了幸福路、民心路,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一次考验。
  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甚至一线的建设者,真正把小街巷改造当成大事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自身职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精益求精。同时,提前谋划、科学管理,切实加快工程实施进度,早日将百姓家门口的小街巷打造成一条条高水平的精品小街,营造宜居生活小环境,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抹独特风景。
  

褚艳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