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庚先生相识,是2008年他被北京大学博雅方略旅游规划设计院聘为顾问,参加冠山旅游规划项目组对冠山的实地调研,我在接待时相熟识的。李庚先生当时是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旅游标准委员会委员;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5.12大地震北川、什邡重建顾问。历任北京市委研究室处长,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秘书长,首旅集团首席研究员兼北京市旅游公司总经理。主持或参与二十余个项目,是中华合符坛、平遥古城首席规划策划专家;2003年度曾被评为“影响中国旅游生活十大事件与人物”。在推杯换盏中,我说他是官、学、商三栖人物,他也不予否认。看他那炯炯目光,冉冉胡须,朗朗笑声,我想起了别人评李庚先生的一句话:司马台长城的险峻是他性格的写照。
2008年8月18日上午,规划项目调查组一行在冠山进行了实地查看,为了弄清周围的旅游资源概况,李庚先生提出到固关、娘子关看看,于是午餐后就驱车直奔固关。在车上李庚先生昏昏欲睡,到达固关城门下,大家都下了车,李庚先生还在车座上沉睡。当他睡眼惺忪下了车,抬头向山上望去的刹那间,他的精神为之一振,左边看看,右边望望,固关长城整齐的碟垛、高耸的敌楼,在山峦中蔓延,他大声说:“太好了,太好了,没想到固关长城这么雄伟,没想到固关长城保存得这么好。”
李庚先生是长城专家,主要编著有《北京旅游发展战略》、《长城百科全书旅游卷》、《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长城——中国遗产之旅》等,并且策划过北京司马台长城的保护和开发。当他走到固关城楼下,看到罗哲文先生对固关长城的评价,他说自己研究了这么多年长城,但是非常遗憾现在才第一次见到固关长城,并且介绍了他与罗哲文先生的关系。
当来到固关的城门下,李庚先生看到地上深深的车辙印,连说:这个好,这个好!我向他介绍说:这是当年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为了加强对统一后中国的控制,不仅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还在全国修建“秦驰道”,眼前这条路就是秦始皇修的秦弛道的其中一段,距今已有2200多年。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罗马大道比秦驰道要迟100多年。秦始皇死后,其遗体经秦驰道运回咸阳,就曾经从固关经过。李庚先生一听,顿时精神振奋:“这么久的历史,我得和它照张相”,说着便盘腿坐在了城门下的石路中间,这时的李庚先生双手扶膝,胡须不再飘动,一脸的严肃,一脸的敬重。
走进固关瓮城,李庚先生还在仔细端详脚下的古道,我说这里不仅仅是道路,还是长城中的一个瓮城。李庚先生有点不解,但当他走到瓮城中间,往两边一看,他恍然大悟,导游说,别的地方的瓮城,都是方的,一进门就能看出来,这个瓮城是弯的,敌人进来还不知道是瓮城,等发现是瓮城为时已晚。李庚先生点头称是。并且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个“瓮中之鳖”的成语,长城中的瓮城的名字就是从这么来的,形象地表达出了打击敌人的方法。
来到固关城楼上,李庚先生健步登上二楼,推开窗户,举目四望,山峦起伏,长城逶迤,山上绿草青青,脚下流水潺潺,李庚先生说:在这儿摆个小桌,呼朋唤友,饮酒畅谈,多么好啊,这么好的环境可惜让高速公路的噪声给破坏了。大家点头称是。看来李庚先生还是性情中人。
在水关的铁门栓下,在“显龙石”石刻前,在长城的石墙边,在敌楼的砖头旁,李庚先生都细细观看,认真询问,显示出一个专家的深钻细研精神。
从山上下来,村党支部书记把李庚先生迎进了办公室,我要求李庚先生给固关题个词,李庚先生也不推辞,原来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且还是欧阳中石的学生。李庚先生手里拿着大笔,上下飞舞,脸上表情丰富,胡须跟着表情抖动,“固关”二字一挥而就。可能是意犹未尽,李庚先生又要来一张大纸,不一会儿,一首七绝跃然纸上:
万里长城永不倒,
今到固关方知晓,
中山古迹秦驰道,
太行神龙第一骠。
围观的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了冠山、固关、娘子关,李庚先生对我说,你们县这么多的人文资源,这么深的历史积淀,在旅游方面应该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他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期盼。现在山西是煤炭大省,我们县的人自豪地说我们是文化大县,面对现在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风起云涌的势头,当山西建成文化大省的时候,我们还能自豪地说我们是文化大县吗?这个问题只有让历史来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