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中国梦 固关情——我与娘子关的故事 > 文字文字

【三等奖】娘子关遐想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尧天 发布时间:2018/12/13 10:56:00

水上人家

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

别致的小院,玲珑的小桥,哗哗的流水,茂密的树叶,如果再配上一位打着红雨伞穿着旗袍的女子,款款地走来,一定会让你想到江南水乡。

这分明就是江南风韵,却驻足在了北国的小镇。

幸好,这里有那台隆隆轰鸣的石磨,日夜奔波,几多强悍的北国元素,告诉你这些不是海市蜃楼。

石磨随着水流不停转动,一圈又一圈,一天又一天,不知走了多少路程,不知走了多少朝代,终于走出了山里人的富余,走出了山里人的健康,走出了山里人的气质。

有水就有了韵味,有院就有了安定。

三五之夜,明月之时,邀上几位知己,坐在小桥边石凳上,沏上一杯清茶,听着流淌的水声,说些关内的趣闻轶事,宛如神仙过的日子。

 

宿将楼

秋雨绵绵,鼓角阵阵。

站在这里,历史恍如一个巾帼英雄,盔甲明亮,大刀在握。我独自站在这里,任秋雨淅淅沥沥,任思绪随雨飘荡,看着古道原野,看着水上人家,看着烟雾群山,不由得唏嘘不已。

这是位于燕赵之间的冲道险关。

在遥远的年代,这里山势险峻。中山国在此修筑长城,抵御强大的晋国;汉武帝在这里筑堡修壁,抵御匈奴;董卓在这里,设垒驻防,掌控天下。

于是,“京畿藩屏”的娘子关应运而生。

这儿有了刀光剑影,有了金铁争鸣,有了巾帼不逊须眉的壮烈,有了壮士为国的英武。

娘子关,一道铁血的雄关。

娘子关,一道传奇的雄关。

 

放河灯

河灯是山村的眼睛,在六月初六最亮。

六月的天气,是青蛙的世界。青蛙蹲在河谷里,大声一叫,雨跟着下了起来,淅淅沥沥,河水跟着涨了起来,满岸混浊,这让两岸的村民紧张起来。于是,有了六月初六河神的节日,有了六月初六放河灯的风俗。

六月初六夜晚,村民提着各色纸扎河灯,陆续从家门走出,轻轻地托放到平阳湖面上,让载着着虔诚的祝福的河灯顺流而下,缓缓地漂浮着,就像一队刚刚出征的士兵,排成一列纵队。河灯漂浮在在湖面上,就像一串串闪烁的珍珠,又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载着祝福,载着希望,随波而去,闪闪烁烁,绵延不断。

六月初六的夜,黑黑的。漂去的是那让人惊心的厮杀声,漂去的是那让人悲凉的号子声,漂去的是那让人伤感的苦日子。六月初六灯,亮亮的。漂来了村民的欢笑声,漂来了游客的羡慕声,漂来了关城的甜日子。

一盏河灯,是一个虔诚的祝福;一盏河灯,是一个满满的希望。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是村民希冀。我想,在关城村民心目中,河灯一定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且走向未来。

固关

固关长城,曲折跌宕,似一条巨龙,盘旋于崇山峻岭间,也盘旋在人们的记忆中,想象中,甚至灵魂中。

有人说,它是一段防御工事。

我说,它是一段凝固的历史。

在这儿,中山国修长城,建城堡,守险关,抵御了强大的晋、赵,维护了百余年历史。在这里,明王朝迁旧城,修长城,建关卡,防范了蒙古部落的侵犯,维护了京城的安定。

在这儿还修建了雄伟的关城,修建了弧形的瓮城,修建了可供练兵的教场,让固关真正成了固如金汤、坚不可摧的雄关。

淮阴侯过固关,下井陉,出背水阵破赵,斩成安君,成就千古将星,李光弼固关,攻井陉,围博陵,平定“安史之乱”。谭嗣同过固关,上北京,宣扬变法维新,为仁学而慷慨就义。

当然,这里虽然有时森然逼人,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沟通燕赵的通衢大道,是通往京城重要通道。因此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的青石驿道留下了深深地车辙痕迹,记录着昔日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