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风土人情风土人情

忻州原平锅魁

来源:黄河新闻网 作者:刘亚男 发布时间:2014/5/13 10:40:52


 到原平,不可错过的一道佳肴便是当地赫赫有名传统炉食小吃“锅魁”。锅魁是一种面制炉烤的甜馅饼子,3寸左右长,1.5寸宽,型方而边圆。表皮金黄,食之酥香。
    

慈禧太后“御赐”得名

  锅魁本名“锅馈”,是一家面饼店的学徒偶然创制而成:明清时,一家糕饼店的学徒趁着店主与师傅外出,就将店里做月饼剩下的面粉加了点油酥,又包了些糖馅,压成鞋底样拿去烘烤。师傅回来后闻到异香,又见徒弟正在吃着个黄澄澄的饼子,就也拿来一尝,发现酥脆香甜,味道妙极。此后,糕饼店便按徒弟的做法制饼销售,一时间供不应求,生意十分兴隆。店里取馈赠之意为该饼取名“锅馈”。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逃难途经原平时县官邢夏林为慈禧一行准备的筵席上就有“锅馈”。慈禧食之津津有味,听说此食叫“锅馈”,就信口称赞“不错,不错,真乃炉食之魁”,而此后“锅馈”就改名作“锅魁”。


    供不应求与良心制造


  以生产烤制食品锅魁为主的民营企业“福诚惠”是将原平锅魁由民间小吃变为特色商品的先驱者。在福诚惠的生产车间里,各道工序都由工人们纯手工完成。
  福诚惠的技术员赵付和介绍,他们厂生产的锅魁销量一直很好,每天都能将大约2000个锅魁销售往忻州,太原、北京,最远甚至卖到过呼市。而这样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被问到为何不扩大生产满足市场时,赵付和答道,首先是锅魁产出后正常的保质期较短,只有10—15天,而到夏季更易霉变不易贮存。而国内同类产品延长保质期的做法通常是增放防腐添加剂。而增放的防腐添加剂一来可能会影响食品口感,更重要的是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因而该厂坚持不使用任何防腐添加剂,而如此,较短的保质期也严重影响了商品销往外地。
  此外,产量低也是福诚惠不能“供而应求”的一个原因。“何不利用机器化进行批量生产呢?”赵付和告诉记者,他们不是没有试过机器生产,早在两年前厂里也投资了一笔钱专门定制了一组生产线。使用机器生产的好处是大大提高了产量,由原先的手工制作每两小时产576个提高到每四十分钟即可生产1500个;可弊端是流水线生产的锅魁口感大不如前。由于受机器生产的限制,制作出的锅盔馅料不均,油酥不匀且饼身四周发干。虽然产量的提高大大满足了市场需求,但“这么做迟早会砸了牌子”。然而,购买生产线对于这个不大的民营企业而言绝对是一笔不菲的花销,“彻底摒弃机器生产,当时厂里也是痛下了一番决心的。”如果加大产量的代价是质量的下降,那么十几年来辛苦创立的品牌也将难以为继。于是,今年2月份起,厂里痛下决心又恢复了纯手工制作。销量锐减而又成本加大严重制约着这个小厂的发展壮大。但是福诚惠的负责人强调,“我们要做的是品牌,更是良心。”采访结束时,福诚惠的技术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正在努力探寻安全有效的办法,提高产量,延长保质期。
  自古以来,晋商以重信重义扬名天下,而这些有着精湛手艺的晋菜传承人,不仅将晋菜的制作精髓传承下来,更是将晋商的诚信之本发扬光大。

 (刘亚男)

责编: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