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快讯快讯

文旅融合大手笔构建转型发展诗与远方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3 16:52:58

  本网讯  全域旅游、三大板块、心灵之舟、古城活化、文化扶贫、旅发大会、文明创建……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热词,不仅见证和记录了忻州文旅业所走过的这一段最辉煌的历程,而且也让忻州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度提升,甚至常常引爆央视主流媒体及网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目光及游客的聚集。从文旅业寻找突围,忻州真正走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众所周知,忻州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市,但一直以来却不是文化旅游产业强市。回顾忻州文旅业曾经走过的艰难探索发展期,特别是回望“十三五”这五年的奋进历程,会给我们有益的经验、反思和启示,也会使我们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勇气。应该说,“五五”时期(1976—1980年)是忻州旅游业起步发展阶段,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忻州旅游业;“六五”期间(1981—1985年),忻州有了正式行政管理机构——忻州地区外事旅游局,以及正式的忻州中国旅行社、五台山中国国际旅行社;“七五”期间(1986—1990年)国家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旅游业开始得以重视;“八五”期间(1991—1995年),国家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并给予政策扶持,五台山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西确立五台山旅游业龙头景区的地位;“九五”期间(1996—2000年),五台山和芦芽山被列入山西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景区行列,忻州市也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十五”期间(2001—2005年)和“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忻州旅游业大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无论是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还是旅游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业规模壮大都是空前的,时任忻州市旅游局局长苏高田强势推出“忻州山水关,京津后花园”的旅游宣传促销口号,后又随着市场变化提出“五台圣境,五福忻州”的旅游宣传口号,忻州开始“走出去”宣传促销,逐渐被外界熟知;“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忻州把旅游业确立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是忻州文旅融合又一次大发展的高潮,从战略目标、体制机制改革到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可圈可点,精准精采。把过去的忻州市外事旅游局、忻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合并更名为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表面上看是名称的简单变更、文化和旅游的携手,实际上却是符合忻州实际、推动忻州经济转型发展的深层举措,这一时期的忻州创新实践,值得回顾和总结,值得大写一笔。

  

  2017年2月28日,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大会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分析现状,指明今后发展奋斗目标,首次提出全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我市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转变,奋力开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之后,忻州开始了“壮士断腕式”的深化景区景点体制改革,五台山、雁门关、芦芽山先行先试,很快全市所有的景区景点都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进驻,改革有险阻,改革仍在路上。

  此时,活力山西正在奏响转型发展的新乐章,2017年9月21日,时任山西省长的楼阳生,在山西省首次旅发大会上,提出了做好黄河、长城、太行山三篇旅游大文章,这是山西旅游发展大格局的升级版,同样也为忻州创造了重新调整接轨的历史机遇。在当年申办旅发大会的会场上,忻州与运城在雁门关上精彩对决,我市拿出舞蹈和戏剧融合的《杨家将》主题开场秀、昭君出塞舞蹈的结尾秀、中间穿插各县(市、区)展示展演和对话的节目秀,全方位展示了忻州多彩的旅游资源,大幅提升了“心灵之舟”品牌形象,使更多的人激起了想去忻州旅游的冲动。

  这一年,注定是忻州文旅融合的创新元年。从这一年开始,秀容书院文物修复工程启动、忻州市政府组团外出学习考察、“欣欣向荣 心灵之舟”忻州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动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展出,“年画重回春节暨杨家将传统年画精品展”“疾风知劲草 时代颂忠良”杨家将专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忻州展示馆、代县雁门关骑游大会等,忻州文化开始大踏步走出去,如同能量裂变,正蓄势待发。

  跨越赶超,重在突破。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忻州今后三年奋斗的一个方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变过去就景区抓景区、就城市抓城市的旧理念,代之把一座城市,也就是整个忻州市,当作一个旅游整体来规划和建设。如何入手才能寻求新的突破口?借助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借助忻州古城开发建设,建设忻州城区旅游目的地的战役打响了。无疑,忻州古城成为盘活全局的重要一环。

  从一开始,市委、市政府就是站在一个大的布局上来把握的——定位创新。忻州古城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单纯修复局部的文保单位,也不是走门票经济,而是把忻州古城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平台、招商引资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高地。郑连生同志明确提出:忻州古城的保护活化,是招商、运营一体化实施,先确定经营主体,再来决定建设方案。于是,政府主导,社会招商,市场运营,自主管理,也就成了忻州古城开发建设的总基调。精诚合作,发展共赢,引进有竞争力和有影响力的合作方,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是忻州尝试开放引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蹚出的一条新路子。

  我们没有开发古城的经验,此时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先进村陕西省袁家村来了。在他们的带领下,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在人们的观望和惊讶中,忻州古城以超常的速度拔地而起,矗立于山西晋北的五台山脚下,于2019年7月11日在忻州古城东大街正式运营迎客。古城采取边建设、边运营的做法,今年“五一”期间,在有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当天游客还突破万人大关。特别是作为本届山西旅发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主会场,忻州古城再一次成为央视及市内外众多媒体关注的热点城市。

  如今,古老而现代的忻州沸腾了,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体验,没有谁是旁观者,共同书写忻州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新诗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申报成功和山西省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让更多的人感到了忻州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忻州城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忻州人民的热情和文明素质水平的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十三五”期间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即将编制出台新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安排,在前进的道路上,忻州有资源、有基础、有谋划、有实践、有信心、有希望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做好人民群众的幸福产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来源:忻州日报

责任编辑: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