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旅游旅游

忻府区刘家山:忻府区林果业第一村

来源:文化旅游周刊 作者: 发布时间:2016/7/31 17:10:17

  

 

  (张俊赟)打开忻府区地图,董村镇的版图像一条草绿色的裙子一样,摆在全区最东南的系舟山下。五个小山村像五颗宝石一样并排点缀在这条裙子的下边。其中刘家山就是这五颗宝石中最绚丽的一颗。

  刘家山在董村镇海拔最高,有“高不过的刘家山”之说。1986 年,借助于解放军52941 部队工兵营的帮助,刘家山毅然将坐落在高崖深沟里的山村,向下搬迁2 里之多。

  在忻府区,刘家山不仅经济林面积和人均经济林面积最大,林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最高;而且果品产量最高,香甜爽口而誉满忻州。

  刘家山因林果而出名,因林果而致富。刘家山成功种植经济林始于解放前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上世纪70 年代初,已发展成700 亩经济林。在平川许多人还不知苹果为何物时,刘家山的村民在每年中秋节便可每人分得八斤苹果。刘家山发展果树的第二次浪潮是1990 年,他们调整林业结构;引进先进品种;请林果专家培训;打井铺管解决浇水问题;硬化街道,打破了交通瓶颈。当时,一亩高粱玉米的产值还不如一颗好苹果树的产值高。刘家山靠种植果树迅速致富,并达到小康。现在刘家山这一偏僻之村竟然拥有经济林近4000 亩。而据《忻县志》载,解放前全忻县经济林才仅有750 亩,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刘家山爱果树,与果树结下了很深的情缘。果树也使这个小山村变得如诗如画。阳春三月,桃花红,杏花白,游人到此踏青赏花无疑是一种最好的享受和陶醉。八月中秋,梨果飘香,各地客商“闻香”而至,络绎不绝,丰收的喜悦写满了每个刘家山村民的额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刘家山扩大了核桃树栽培面积,使这种管理效益高的干果成为该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刘家山人也开始改变着传统观念,他们不再急于把果品在中秋节前后销售一空,而是贮存起来,通过巧打“季节差”,使果品的价格增长一倍以上。年轻人甚至还利用互联网搞起了果品销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韩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