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航标,山西省政府交际处处长,行营办公处主任(1892—1963),梁汝舟,字巨川,号航标。忻县温村人,民国十二年(192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法科政治学门。自幼聪明颖悟,过目不忘。在忻县中学读书时,即崭露头角,为人所称颂。及至升入山西大学后更是文采外溢,风格独具,待到毕业时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任教育厅厅长的陈受中先生看了他的毕业考卷后,提笔写了“三晋奇材,秀容拔萃”,一时传为美谈。1920年阎锡山为了统一全省钞票的发行权,在筹措省行准备金时,听从部下的建议向各县各乡开征乡间房产税。当年忻县较大商号颇多(梁的父亲,也是商人)发行票子也很多,从而得利其厚,省行成立,不准他们发行。因此,忻县商号,虽不敢反对,心实悻悻。梁受他们的鼓励,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畏虎,组织学生们集队游行并把杨兆泰(省财政厅长)、贾景德(军署秘书长)和徐一清(省行经理)的住宅,均抄了个落花流水,损失奇重。结果杨兆泰下台,阎以李鸿文代理财政厅长,并下令取消了乡间房产税。梁汝舟及学生们获得全胜。梁善于领导风潮的能力初露锋芒,被阎看好,为毕业后进入阎的领导层铺平了道路。
由于梁的才华出众,在1921年梁硕光(时任晋阳日报社长),为改进晋阳日报的社务,特邀甫在大学就读之时的梁汝舟任《晋阳日报》总理事。梁上任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开源节流并行,买通消息与增快邮递并重,改进编辑印刷,内而调整发行业务,外而清理债务,使社务日振。1923年后,北洋军阀交战频仍,该报注意采访军事消息,增加评论,于是销路顿广。1924年,该报重订章程,实行改组,改股东为社员,改总理事为社长,理事为经理,下设编辑,营业两部及庶务处,会计处等,由李丹亭(忻县人)任编辑主任、贾秉之(忻县人)任营业主任、赵葆真任总务处长、梁达轩任会计。《晋阳日报》从开创到结束多为忻县人参与,此后负责人多与阎锡山集团发生关系。1928年及以后的新军阀混战时期,梁先后出任阎锡山驻吴佩孚军代表、阎锡山的交际处处长及行营办公处处长,西北实业公司经理等职;李丹亭任山西省教育厅秘书主任等职,梁遥领社务多年。 经过1930年蒋冯阎中原混战,阎锡山下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主任,直至抗日战争开始,该报政治立场,拥护阎锡山不遗余力。新闻方面因增设电台收音机,较前灵通;印刷方面,因增设转轮机器,较前迅速,又增设经济专栏,篇幅扩为对开两大张;因之销量亦增为五六千份。惟持论方面,较之以前反清、反袁时期的革命气概,大为逊色矣。该报副刊为“新晋阳”,时评为“闲话”,偶有评击,亦系皮毛枝节。1936年该报曾举行三十周年纪念,发行专刊《三十年来之山西》,当时编辑主任为张辅轩(忻县人)。1937年十月因日军侵入山西,在太原沦陷前自行停刊。南迁途中又遭日机轰炸,梁下令遣散有关人员,抗战胜利后由于梁化之的阻挠一直未能复刊。
1923年梁由山西大学毕业后,由山西军政府副官处处长曹步章(忻县牛尾庄村人)推荐,进入阎锡山政权参与情报工作,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密谋推倒曹锟总统及其支持者吴佩孚时,梁随田应璜办事被派往北京,与新闻界联系,采访前线新闻,以隐语拍发新闻电,晋阳报馆接到后,遵照梁的指示,摘要抄送阎锡山的密电室。
1925年夏,冯玉祥准备围攻山西,梁正在忻县家中为其父守丧,忽接赵戴文来电:“现有要事,盼你节哀来省,奉谕特达”。到省后阎锡山派梁到武汉工作与吴佩孚联络,曹步章去逝后,梁为正式代表。拜会吴佩孚后,由于他经纶满腹,谈吐不凡,其豪迈气概顿使吴帅为之倾服。吴很快把他介绍给秘书张其煌。取得信任后,工作一帆风顺,后说服吴佩孚出兵打败冯玉祥,解了山西之围。1926年梁去洛阳联系吴佩孚,适吴到黑石关调兵遣将,梁仓促赶至见吴时,突接太原阎锡山一份有线电密码电报,而梁的密电码放在洛阳旅馆,无法及时译出。梁情急智生,就回忆自己密电码组织规律,反复试验,结果破译出来。梁回太原据实告诉阎锡山,阎让梁进一步研究如何检译有线电密码电报。又有一次,梁到刘镇华的代表龚逸泉处探望,龚与刘镇华往来的密电本被梁看到,梁记住密电本的顶码与边码以至它的排列顺序,回去试编,完整的密电本便出现了。阎知后喜出望外,对梁更加看重,指示成立了电务处,探听各方消息,破译密码。绝密电报一般由阎阅后,批赵戴文和梁阅看,任何人都看不到。电务处后来形成忻县、文水、阳城三大帮派。对阎政权提供过许多重要情报和信息。
1926年秋阎锡山督办公署总司令部在原八大处——参谋、秘书、副官、军务、军需、军械、军医、军法处之外,新设了交际处,委任梁汝舟为处长。这时梁仍在洛阳当代表,是年34岁。
1927年春夏之间,梁由河南回山西后,与阎锡山谈了他在外面两年来了解的情况,分析讨论了各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实力,阎锡山最后决定以“北方国民革命军”的名议主动参加蒋介石的“北伐”。但因为当时奉方在郑州以北沿京汉线驻有重兵,北伐军又停在豫南而不前进。阎若出兵,实有先被击败的危险。对于直、鲁联军在津浦路的真实情况,也不明了。于是阎锡山又派梁代表他访问孙传芳等,以期了解一切,并缓和奉方的压迫。梁接令后遂先到济南与张宗昌(山东督办)略事周旋,即转车赴徐州,与孙传芳、褚玉璞(直隶督办)等盘桓两日。了解到联军内部同床异梦,问题实多,而孙传芳在宿县大败蒋介石,于是回晋报告,阎锡山总析各路情况,在奉军的压力下,才主动参加北伐。
1928年夏,奉军被击败,北伐完成,蒋介石委任阎锡山为平津卫戌总司令。于是急电太原招致人员,星夜赴平进行接收。并组北平行营办公处,梁任办公处主任,并亲自兼任崇文门税关监督,所以平津两地税关人员多数是从原交际处调来,因而忻县人士也极多。1928年冬季,国民政府下令公开编遣会议,梁随阎锡山到南京参会,会后阎锡山指示梁留在南京与财政部长宋子文协商统一财政事宜,直至1929年春节后才返晋。
1929年回晋后,即去河边村见阎复命,被留在河边村工作,见到各方代表,陆续来晋酝酿反蒋,而阎则认为全面反蒋,时机尚不成熟,而又不能坐视反蒋派被击败,陷自己于唇亡齿寒,孤立无援之悲境。遂于1930年初阎锡山助蒋灭唐生智后,又积极准备反蒋。梁认为助蒋灭唐后,就不应再反蒋,所以一再建议,而阎锡山时而首肯,时而变卦。当时能给阎锡山进言的赵戴文、杨兆泰、南桂馨、崔廷献等在外地,在太原者,除军人外,只有贾景德、赵丕廉二人均一贯主张反蒋,后来在徐永昌的支持下,又给阎彻底说过一次;梁见阎说:“容我再申述一次倒蒋的意见,这次我不涉及国家人民等问题,纯粹以您个人的利害为言。我觉得消灭唐生智力量以后,蒋方内部较前大为团结了,国内反蒋形势有所转变。从前的问题在倒蒋,现在连能否迫蒋下野也成了问题了。万一军事失败,将何以自处?即使幸而成功,其后果也不堪设想。这岂不是无论胜败,都无善果?若能趁此助蒋平乱之余,以最大诚意协助中央整编二三两集团军,然后助蒋为理。如能成功是您使他成功,国人自有公论。他如失败,继他而负国之责者,尚有何人?到那时,您虽欲逃避,亦不可得,何必于此时和他角力以争呢?”良久,阎乃曰:“你说交出军权后,蒋能容我么?”梁说,“岂止能容,恐怕他还要尊您为元老,更加敬重哩。古代统治者残杀功臣,是为其子孙计耳,他本人即能率领功臣,削平天下,他对功臣自有驾驭之方,又何必加以杀戮呢?今蒋介石再不肖,亦不至于帝制自为,则杀戮同志,实无此必要。此乃古今相异之点,务请详加思考。”阎当时表示首肯,几天后突然变卦,又派梁去沈阳游说张学良不成。返回后蒋冯阎已经开战,后阎终于失败,自食其果,梁从此便不准备搞政治了。
1930年9月阎冯失败后,蒋介石迫他们出洋考察,阎不得已,又派梁和温寿泉赴沈阳,要求张学良从中缓颊。张学良电请蒋介石,而蒋介石复电,仍是坚不允许。梁返晋后,阎只好离晋去天津后转大连定居。阎离晋时,给每个随员起了暗号,梁为航标,即黑暗中的航标灯,以后梁就以此为名。梁到大连后就对阎说:“在此患难时期,无论到什么地步,我一定相从到底,决不离开,但不再参加活动(指政治活动)。——俟您东山再起,我就决心经营实业,不再做政治工作了。我希望您谅解我,允许我。”阎慨然应曰:“我了解你,人各有志,你既不愿再参加政治,我决不相强。”不久,张作相在他的老家锦州办丧事,阎就又派梁偕他的儿子阎志宽前往祭奠。这显然是一种政治活动,梁一再谢绝,坚不应命,因此,阎大怒。此后遇事再不与梁商量,梁就此淡出政治。
1931年8月阎锡山离开大连返回山西后,梁由大连乘船回到北平,决心离开政界,经营实业,所以没有回晋。直到1932年的春天,才被聘为天津大同矿业公司的经理,实现了他办实业的计划。
1933年8月11日西北实业公司正式成立,梁出任总经理。西北实业公司,系阎锡山官僚资本企业的一部分,是在山西兵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司假节省地方开支,发行分期还本的“实业公债”以筹集资金。抗日战争前先后设有25个工厂及8个煤矿所,共计33个单位,职员2051人,工人18597人,资本3千万元,各工厂的产品曾销售西北各省。在任经理期间,曾赴日本考察实业。“七·七事变”后,公司所属在太原的生产厂矿未及撤退,全部机器设备等资产均被日军掠夺。梁及协理彭士弘,率领少数职工只携带帐簿、文卷及部分产品于1938年撤至成都。1939年春,阎锡山电召西北实业公司技术人员回宜川筹办小型工厂。协理彭士弘即率领部分人员回宜川。经研究选定泾阳鲁桥镇设厂进行生产,定名为“新记西北实业公司”。由彭士弘任经理,曲宪治任协理。原西北实业公司债权、债务由原经理梁航标在成都清理。从此梁定居成都,不再参予政事。直至四川解放被邀出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63年写回忆录《阎锡山联合张冯倒曹吴和联吴倒冯》、《1927—1931年的蒋阎关系》和对《晋阳日报》等山西报纸创办的回忆等文章,均刊登在《山西文史资料》上,《三十年来山西之机器制造业》刊登在《晋阳日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