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是金元时期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以山自号“遗山”。那么真正的遗山到底在哪儿呢?它位于滹沱河和牧马河交汇处的定襄县神山村。元好问是金元时期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以山自号“遗山”。那么真正的遗山到底在哪儿呢?它位于滹沱河和牧马河交汇处的定襄县神山村。
神山村古称“宋村”,据《定襄县志》载,唐代汾阳人宋文友曾定居神山脚下,定襄士人为他“筑室垒石,栽花辟径”,每天造访他居室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所在村庄就被命名为“宋村”。
神山之名,传说因二郎神杨戬“担岭遗峰”造成。又因孤峰突兀,似所遗而成,名曰遗山。遗山上的最早建筑始于宋嘉祐七年,金泰和八年重修,并“兴建山房十余所,以备读书者居”(见清代樊焕章的《元遗山志》),其中的“留月轩”为元好问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元好问的家乡在今忻府区韩岩村,距神山村约40多里,他为何来此读书呢?原来元好问的生母王氏为定襄赵村人。元好问少年时常随生母回赵村探望外祖父母。他的外祖父在神山建有别业(即老宅之外的居处),因此就来神山村读书。他在定襄结识了周鼎(定襄南王村人,任阳曲县令)、赵元(定襄待阳村人,著名诗人)、周献臣(周鼎弟弟,后任九原府左副元帅)、田紫芝等。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元好问为逃避蒙古军侵扰,渡黄河寓居河南福昌县(今宜阳县)三乡,开始了长达24年颠沛流离的生活。金亡后,元好问回到定襄,在神山重修了外祖父的别业,在定襄龙门村修建了新斋。他的弟子郝经写的《遗山寿元内翰》诗,就记录了文友们在神山为他祝寿的情景。元好问也先后写了《神山古刹》《看遗山》《留月轩》《真味斋》等诗文,表达了他对神山的喜爱之情,也使“遗山古刹”闻名遐迩,位列定襄古八景之首,并于每年阴历七月七举行庙会。
元至正十年,元邦固、元文广重修遗山寺,并置一联于山门,曰“古刹雄头处,遗山自一峰”。清乾隆三十九年,定襄知县唐世厚将遗山山顶尊经阁之左庑三楹扩建为元遗山先生祠,并置“元遗山先生祠”、“中州文献”二匾。嘉庆间定襄知县谢玉钗置匾曰“史以野史传”。此后,山西布政史邱鸣泰敬题曰“古并先贤”,乡贤徐润第置匾曰“班马齐鸣”,一时文人雅士到神山凭吊者络绎不绝。
如今,经过战乱和“文革”后的遗山寺已重建成功。主体包括遗山书院、二郎神庙、魁星塔、千佛殿、奶母庙。此外,还建有元好问祠堂、藏经楼。张俊赟
【小贴士】
怎么行:从定襄县城往东北驱车16里即到。
怎么吃:品尝定襄蒸肉。切成薄片的定襄蒸肉,形似镰,薄如叶,白中间黄,清香扑鼻。上世纪三十年代,阎锡山在定襄宴请蒋介石,蒸肉还受到蒋介石的称道。
怎么住:定襄县城各宾馆饭店均可住宿。
怎么玩:登临遗山,游览遗山寺。
责任编辑:韩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