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
忻州日报讯 “自从政府组织开展放学后一小时免费托管服务,我再也不用为提前接孩子发愁了!这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忻州市七一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张向华兴奋地告诉记者。11 月2 日,忻州市免费托管解“三点半难题”创举的经验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盛,全民受益。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牵系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市紧紧抓住教育振兴的有利契机,坚持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为根本,多措并举打出助推教育发展组合拳,有效提升教育惠民的覆盖面和满意度,为全市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2016 年8 月,忻州市教育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破解“三点半”难题的意见,并向忻州市市委、忻州市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忻州市市委、忻州市市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于2016 年12 月28 日发文明确规定:在全市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严格执行小学下午放学后增加一小时在校托管,中学周一至周五每天增加早、晚自习各一个课时,高中毕业年级节假日增加420 个课时辅导,学生辅导全部免费。同时,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体现对教师付出的尊重,确保托管质量,该市还明确规定教师超工作量补助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拨付学校。
为避免托管流于形式或成为课堂的延续,忻州市教育局在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托管时间内,严禁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上新课。一、二年级学生在教师管理下以课外活动、游戏活动为主,三至六年级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完成家庭作业、进行自主学习、参加社团活动。以忻州市直8所小学为例,这些学校根据本校师资配置情况开展的各类课外活动多达几十种,包括演讲、戏曲、舞蹈、书法、美术、乐器、球类、棋类等。一些学生参与热情高而师资缺乏的项目,学校会通过与忻州市相关项目协会协商,请专业人员来校义务辅导。
七一路小学家长张向华的儿子特别喜欢踢足球,自从2017 年学校组织义务足球辅导活动后,她就让孩子从原来的校外培训机构转回学校来了,“光这一项,每年就能省下2700 多元冤枉钱”。
“放学后把孩子交给学校,比在哪儿都放心。”此次小学免费托管改革,虽然市教育局要求学校坚持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参加托管,但事实上过去在校外托管的绝大多数孩子回到了学校。“我们学校的2600 多名学生中,只有十几个没有选择留校托管。”七一路小学校长靳茂文说。
仅不完全统计,忻州市直8 所小学95%以上的学生放学后都选择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和接受作业辅导。同时针对高年级课业逐步增多的实际情况,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除了举办各种课外活动还安排专业课教师轮流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忻州市长征小学教师王变梅介绍,通常在课任老师辅导下,学生大都能够完成一半以上作业。
忻州市实验小学班主任董海燕深有感触,“现在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受文化程度所限,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确有一定困难,孩子在学校托管时由老师辅导完成作业,极大缓解了家长的压力。对于学校的做法,家长举双手赞成”。
据忻州市教育局副处督学刘献荣介绍,随着留校托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课外活动的要求将不断增强,为把这项普惠百姓的民生工程做好做实,教育部门还需付出更多更艰苦的努力。目前,除忻州市区外,下辖保德、偏关、静乐、宁武4 个县的城区小学也都已依托当地财政支持开始实施此项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杨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