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教育教育
山西经济网讯(马有明)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提升我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水平,切实发挥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中的作用,11月20日上午,忻府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评估组组长李全治带领语言文字工作建设达标验收评估组,对忻州七中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达标验收评估。忻州七中校长闫志强带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迎接本次检查。
检查组首先听取了闫志强校长关于忻州七中语言文字工作验收达标的汇报。闫校长向检查组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专任教师中普通话等级达一级乙等以上的13人,二级甲等的96人。所有语文教师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全校教职工普通话达标率100%。高于规定等级一级以上者达50.9%。学校先后获得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三晋课改示范校等荣誉。
之后闫校长汇报了忻州七中的具体做法: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该项工作纳入普法工作当中,组织教职工学习法律法规,深入解读政策,做好学习笔记。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分工。二是制定整体规划,注重推广普及宣传。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巩固,三年见成效”的思路,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具体方案。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设置永久性的宣传标语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每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学校公众号发倡议书、宣传法律知识,营造浓厚的规范用语用字氛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学校在家校互动和辐射社会的作用。三是驾驭三套马车,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把教师语言文字功底纳入到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一揽子”工程。通过培训竞赛、常规检查、网络交流三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四是采取四轮驱动,奠定学生扎实基础。坚持“五纳入一渗透”的办法,以课堂教学为根本,奠定学生语言文字基础,以竞赛活动为侧翼,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特长,以日常管理为依托,加强学生语用用字监管,以课外实践为延伸,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五是完善规章制度,实行有效激励评价。修订和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长期深入开展提供遵循,并形成“1+5”工作机制模式。既体现了过程的留痕,又突出了结果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化为行动自觉。
汇报结束后,检查组通过参观校园环境、查阅资料、听课、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忻州七中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评估。原忻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忻州市语委副主任曹晋荣、忻州市教育局语委办主任苏爱玲专程赶来进行了观摩指导。两位领导肯定我校工作的同时,希望我校要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细,高起点、严要求、上台阶、创一流,争当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评估结束后,检查组对忻州七中语言文字工作检查情况进行了反馈。检查组首先肯定了忻州七中的语言文字工作所做出的成绩,表扬七中师生普通话水准和语言文字测试成绩。特别指出校园设立的永久性标语、教室布置和齐全的档案体现了学校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检查组希望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师生知晓率,要注意校园宣传图版的审核把关,规范公文、图版、标牌等用语用字,举办各种活动要全程记录,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图片、有结果。
最后李全治副局长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点单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三点: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常住不懈,做到全员参与;二是建立灵活机制,明确职责,提高整体水平;三是创新思维,开阔眼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李全治副局长强调,七中是全区最大的初中,希望借达标验收的契机,推动工作的开展,力争成为全区学校当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排头兵、示范校。
责任编辑:杨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