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广灵县广灵县

广灵:走在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的路上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30 17:00:42

初冬时节的广灵县千福山,绿色仍然是这里的主色调,连片的高山丘壑间或被新植的油松和樟子松所点缀。广灵县作为北京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以建设“生态宜居广灵”为目标,久久为功,全力打造适合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

如今的广灵县,一改过去黄沙漫天的风貌,漫步广灵城乡,碧空如洗的蓝天下绿意仍在,绿色宜居广灵的优美环境令人欣喜,广灵县正走在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的路上。

全民行动绿家园

“春天有花,夏天有绿,秋天有果,冬天有景”这是广灵县一直坚持并打造的区域绿色目标,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县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抢抓新机遇,紧紧围绕“民富、县强、域美、安康、宜居”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以林业六大工程为总抓手,遵循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公园、道路、山体、水体等各类绿化协调发展,园林景观点、线、面相互衔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新城与旧城有机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绿色网络。

为了做好今年通道绿化工程,该县早谋划、早动手,从3月下旬天气转暖开始,全面铺开各标段通道绿化工程。记者在蕉山、斗泉、作疃各个施工现场看到,专业造林队正在挖坑、栽植、填土、浇水,工地上到处是人机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

“过去山上光秃秃的,春天风沙大,时不常的就是一口馒头就着风沙吃进肚子里。一层黄土蒙着头发,永远灰头土脸的模样。”谈起以前的千福山,老管护员王经一打趣道。

千福山森林公园更是倾力打造的民生工程、精品工程。走进千福山,150万株树木已成林、成片,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就映入眼帘,现已成为市民和游客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的旅游胜地和县城绿色屏障。

提档升级造精品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抓好绿化,建管并重提质增效,让生态建设成为打造绿色宜居广灵的亮丽底色。”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生态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驱车行驶在壶流河湿地的石子小路上,极目远眺,一副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蓝天白云下,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起舞,数百只赤麻鸭从已结冰的水面上跃起,潺潺碧水缓缓流入壶流河……

广灵县确立了打造国家级水循环生态城的战略目标,从2016年到2018年修复湿地8000亩。通过围堰蓄水、利用弃水、收集雨水、净化污水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达到保护湿地,净化水源,减少污染、打造碧水蓝天的目的。

“以前这里的土地都是泥浆、沼泽,别说湖,就连地都没法种,只有喜鹊和野鸭子。”谈起湿地的变化,该县湿地管理局刘晓宇高兴说道,“现在一到春天,黑鹳、白尾海雕、大鸨这些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就迁徙在此,尤其到了傍晚,芦苇被风一吹,动物叫声一片,真是美极了!”

此外,广灵县坚持规划优先,高位谋划,提升工程档次。为了搞好生态建设工程,该县先后编制完成了《广灵县“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广灵县通道绿化提档升级规划》等。今春以来,该县林业局规划人员按照几个规划和2017年项目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逐地块、逐路段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工程建设水平和质量。

壶流河湿地的治理保护,更是为周边村庄增加水浇地面积50000亩,受益农户68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100多户。

兴林富民促脱贫

“要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带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为广灵增绿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今年,该县按照脱贫攻坚的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扶贫。

“山上的植树造林都是由我们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社员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天除草男的每天给100元,女的给80元,每天有活干,我们贫困户一年也能收入个两三万。”正在除草的邵家庄造林合作社社长王银说道。

今年,广灵县共计实施5.5万亩荒山造林,共有30余家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涉及贫困人口1100人,截至目前已发放劳务费用960余万元。此外,通过乡村推荐,生态护林员以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主。

记者从广灵县林业局了解到。今年该县实施2万亩经济林产业富民项目,分布于8个乡镇29个村,涉及贫困村18个、贫困人员2700多人。项目建设全部由广灵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项目实施劳务费的7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的广灵,绿意浓浓,生机无限,在“大同蓝”的映衬下,广灵人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着一个宜居宜游宜养的绿色家园。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仝雄成 王春喜 霍飞飞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