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武灵镇是由原城关镇、高家庄乡和唐之洼乡撤并而成,因战国时赵武灵王葬于此地而得名,南望太白与红石塄相连,南望太白山与红石塄相连,北靠虎头寨与石家田乡、史庄乡接壤,西挨东河南镇,东与落水河相邻。京源铁路、大涞公路贯穿东西,天走公路连通南北,唐河由西到东流经全境。境内最高海拔太白山2334米,最低海拔门头峪口850米。全镇占地面积34.95万亩,其中山地11.85万亩,丘陵11.85万亩,平川11.25万亩。税费改革后计税耕地面积81711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中,北跃渠灌区13800亩,其中水浇地23035亩。在水浇地面积中,北跃渠灌区13800亩,井灌5420亩,喷灌和节水灌3815亩。有成片林7.2万亩,零星树300万株。
全镇辖44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农业户数14629户,农业人口48538人。2003年大牲畜8000头,猪5340口,羊10958只。共有学校58所,在校学生10052人。通电的44个村,通电话的39个村,通有线广播电视的10个村。全镇内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金、银、铜、铁、锰、铅、锌储量较多,正在计划按步骤进行开采,并对矿石进行精选、冶冻深加工,已成为该镇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
武灵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二、三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业,去年全镇推广种植万寿菊3000亩,亩均收入800多元,仅此一项,全镇增收90多万元。该镇还在唐之洼、作兴、后三角、下南地、上南地等6个村种植板兰根、甘草等中药材。同时,他们还扶持村民大力发展鸡、羊、牛、猪等优种畜牧业。目前,全镇大型养鸡场已发展到21家,养鸡50000只;西福田村肉牛育肥达到900头以上,成为养牛基地;全镇养猪100头以上的大户有23户,年出栏肉猪3万多头。 该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技能培训为先导,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向农民推广马铃薯、万寿菊、中药材、蔬菜等20多项农牧业实用技术。镇里还成立了农业产业化技术服务协会,下设养猪、养鸡等多个专业技术分会,切实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为了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该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劳务输出。镇里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服务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二、三产业实体3500多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9000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38%。
责编: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