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到大同县西坪镇中高庄村购买大葱的客商络绎不绝,该村近千亩大葱不几日便销售一空。“过去我们都是开三轮、赶车进县城沿街叫卖,卖得慢、价格低,大家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低。今年有下乡干部帮助联系客商收购,不出家门就卖光了,价格也不错,看来明年还得多种呀。”该村刚刚卖完大葱的村民史建刚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大同县把干部包村增收活动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以及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采取领导带头、严格考核、广泛宣传等措施,下乡驻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该县500多名下乡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18000人次,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170起,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08件,破解产业发展难题23个,帮助解决生产资金460万元,联系销售产品产值达58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
为实现“十二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的目标,大同县干部率先垂范,为所包村庄谋发展、促增收。该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每人联系一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或扶贫村,开展帮扶增收活动。
县委书记王凤瑞下乡包村联系点是聚乐乡小北庄村,他驻村入户,经深入调研,结合该村实际,与村干部、群众共商解决面临的发展难题,确定了发展林果、畜牧产业,建设苗圃基地的发展规划;县长邢斌入住包村联系点,与群众一起谋划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增收致富的好思路、好办法,帮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推进“一村一品”。他们奔走在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帮扶工作带好了头,做出了榜样,掀起了全县干部下乡驻村热潮。
为保证活动取得实效,做到真下乡、真驻村、真正解决问题,该县制定了《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考核管理办法》,将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在推进“一村一品”、
调整产业结构、化解矛盾纠纷、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等方面冲在第一线。
据统计,下乡驻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干部共帮助各农村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113个,引导农民种植黄花2000亩、露地蔬菜5000亩、经济林2500亩;协调信用社贷款800万元,建起日光温室大棚80栋、移动大棚160栋;帮助新打机井25眼,更换维修变压器5台;帮助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486万元,钢材25吨,水泥74吨;培训农民9000余人次,培育农民经纪人500余人;帮助联系就业岗位173个,创业带动就业264人,实现再就业23人,联系劳务输出861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此外,还整顿农村软弱涣散支部5个,培养发展新党员87名,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工作队员还主动当便民服务的“办事员”,帮助群众办理户口、申领结婚证、申报资料等,方便了群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李喜 魏军
责编: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