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小记浑源县王庄堡镇西湾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常青
“组织上派我到农村来是帮助老百姓致富的,不干出点名堂来,对不起组织的嘱托和村民们的期望。”2020年10月,年仅35岁的常青,被组织委派到浑源县王庄堡镇西湾村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任职以来,他深入基层,引资引智、大力打造特色经济,潜心探索西湾村共同富裕增收的新路子,乡村振兴的创业足迹见证了他的汗水与心血。2017年底,西湾村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人均收入达到856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万元。
党建引领:提振班子精气神
西湾村属浑源县最南端的一个小山村,该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高坡陡,常年以来该村以种植小杂粮靠天吃饭为生,生活不算富裕。
“要改变村民对‘陌生干部’的看法,就要先改变自己。融入不到群众中,就干不成营生。”刚上任,为了与村民好沟通,常青穿起旧衣裳,学会了与村里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坐炕头、聊家常。上任以来,他在宿舍里自己炒菜做饭,经常邀请村里的五保户、老党员来吃饭。村民出村进城办事走亲戚,他开着自己的车免费接送,许多群众私下说,常书记比儿子还亲。
任职村支书以来,常青白天走家串户、深入地头做调研,晚上梳理分析问题,对症下药、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结合上级部署和村庄实际,决定向三个方向集中攻坚。常青庆总结为三句话:“班子强起来、钱包鼓起来、幸福指数高起来。只要这三个方面都‘起来了’,我这个村书记就没白当!
常青经常利用村民农闲时间,通过微信平台、座谈等形式,组织“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及时将党的惠民政策和农业相关知识宣传到群众中,真正做到中央、省、市、县各级政策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很快,全村各项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坚强的班子就是一座堡垒,就是一面旗帜。支书带头,支部引领,西湾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大道上稳步迈进。
“真的不夸张,没有常书记的心血和思路,就没有我们西湾村的今天,我们老百姓打心眼里感谢人家!”说起常青,西湾村支部委员任志英啧啧称奇。
产业造血: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常青心理清楚,农民要实现稳定脱贫,必须挖掉“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西湾村坡广地薄,沟壑纵横,该村稳定脱贫的路在哪里?常青苦思冥想产业发展源头。
经过实地调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他高擎起特色种植、规模养殖、手工加工三大产业。
刚上任几个月,他经常在山沟里转。突然一天,他发展山里有野生的沙棘和蘑菇以及柴胡。于是,他下山就找班子成员研究发展思路,并鼓励党员带头种植。2021年,他联系朋友从外地买回沙棘苗和柴胡苗,在荒地里种植沙棘60多亩,种植柴胡200多亩。这些药材生长旺盛,三年后即可见效益。
“常书记的新思路引导我们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我们心里可高兴哩!我积极报名参加,去年种了20多亩沙棘,就等着三年后点票票,这可是一条致富好门路!”说起发展药材产业,曾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守业主动报名参与。
在发展药材产业的同时,常青还在蘑菇产业上动脑筋。为了充分挖掘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力量,他鼓励农民利用农闲时间采摘蘑菇,他从快手上学习研究酿造蘑菇酱,还成功注册了“沁富源”和“昶清春”两个商标。
西湾村有传统养殖肉牛的习惯,常青刚到该村,村里养殖数量仅仅40多头,都是散养模式。
为了求得更大的养殖效益,他带领养殖户外出参观学习。在掌握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科学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积极支持种养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22年,积极申请乡村振兴资金,在本村建设养殖场一处。种植饲草型作物500亩,解决了饲草问题。如今,该村奶牛养殖数量达到100多头。
任何事努力了才会有收获、才会成绩。在广泛调研中,常青了解到当地有木材资源,村民有加工手艺,于是,常青引导和鼓励部分剩余劳动力学习手工制作新技术,利用山里废弃树根制作手工艺品。如今,实木手工烟灰缸、降龙木手串等序列产品,现已进入农业嘉年华展厅。眼下他正着手创办“西湾变废为宝手工艺作坊”,以手工木雕、降龙木为主打产品,通过“‘作坊经济’+‘炕头经济’”,带动村民灵活就业。
情系民生:幸福的指数加上来
2020年11月任职以来,常青始终坚持将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年10月,常青多方协调跑县财政局,为西湾村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0400元,为西湾村建设213米护村坝,确保村庄及人居安全。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4300元,为西湾村新增太阳能路灯26盏,确保村民夜间出行安全。在任职以来彻底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每天设专人回收垃圾,做到垃圾不落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安全是幸福的前提。每天一到晚上,常青就领着“两委”班子成员,在村里巡逻,谁家大门没扣上,农具没收拾好,就打招呼提醒。群众说,自从来了常书记,开门睡觉也放心。他经常主动攀亲戚、加微信、“套近乎”。谁家有困难,他就帮,谁家需要去镇里买东西,他就稍,群众亲切地送他3个绰号:“夜猫子书记”、“管得宽书记”、“网红书记”。
常青深知,优美的环境,人皆向往。在奔向小康路上的征程中,好风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有了好风景,才能为小康生活奠定厚实基础,更为创造财富、发展财富提供不绝源泉。
于是,他瞄准“乡村旅游促发展”的靶心,在彰显亮点、打造特色上大做文章。2021年,全村老少齐出力,他们翻箱倒柜、托亲靠友,搜寻祖上留下的资料,全部无偿捐给村集体,常青经过多方考察、收集,把西湾的名人事迹史及康氏寻根问祖相关资料整理并上报乡政府,经上级批准,进入王庄堡镇乡村旅游规划中,打造西湾村古康居国沉浸式部落文化体验区。
“修建堤坝、路灯亮化、整治环境卫生、规划旅游……”常青来到该村的时间虽短,但他践行了让村子更美丽、人居更舒适、出行更便利、乡愁醉心头的承诺。
如今的西湾村,干净整洁的街道,怪石嶙峋的沟壑,清澈见底的清泉,加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处处彰显出“主人”的优雅风姿。
文/孙明月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