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陈的香,情是真的浓。
那年冬天,我来到银装素裹的中原某部服役 ,因为算是“大学漏子”,我在政治处当报道员,战友大陈也喜欢新闻报道,两人时而在一起切磋新闻写作,战友情与日俱增。一个安宁的夜晚,凛冽的寒风拍打着院内树枝发出“沙沙”声响,我正在改一篇新闻稿,大陈推门而进,神秘兮兮地说:“看我带什么来啦,咱暖暖身子骨。”只见大陈变戏法式的掏出一袋花生米和两根香肠,另外还有一瓶酒。
天气寒冷,我和大陈坐下来对斟对饮,待我把一杯酒仰脖而尽,一缕浓香直冲脑门,瞬间填充了舌尖所有味蕾,又夹杂了回甘和醇香。我看看了包装,原来是一种叫晋泉的高粱酒,大陈也心直口快地解释:“知道不,这是我家乡太原的好酒,纯粮酿造,我特意买的。”由于津贴低,即使经常能收到稿费,我们也只能喝那种便宜的酒解馋,诉说火热军营的酸甜苦辣和梦想。那瓶晋泉酒,拉近了我和大陈的情感距离。
可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底大陈退伍回到了家乡,后来就在太原找了份工作安定下来。我和大陈保持着信件联系。第二年,我前往出太原出差,大陈说啥也要见上一面。正是炎夏时节,大陈来车站接我,晚饭的时候,还把他父亲接来作陪。
喝的仍然是晋泉高粱酒,那是一种熟悉的味道。聊天时,大陈对我说:“我爸就在酒厂上班呢。”原来,陈伯算是老资历的酿酒师傅了,在晋泉酒业一干就是二十来年。我了解到,陈伯其实可以做一份待遇更优厚的工作,甚至有其它酒厂看中了他的技术来“挖墙脚”,许以高薪却没打动他。我问陈伯为什么坚持,老人眼神坚毅地说:“我可不能见钱眼开,太原酒厂待我不薄。”
那是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多年前,陈伯家里突遭意外,也就是大陈的姐姐生了重病。正当一家人为治疗费愁眉不展时,不仅左邻右舍纷纷伸出了友爱之手,你一百,我五十,钱不多,却是大伙的一番心意。特别是厂里领导听说陈伯家里的变故,发动员工捐款的同时,企业也支助了一笔善款,帮助陈伯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陈伯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不管其它酒厂许诺的待遇如何丰厚,陈伯始终不为所动。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里,老伯呵呵笑了:“再说,我这个工匠,是厂里培养了我,要是漫天要价,还是人吗?”我投去赞许的目光,那顿饭,与大陈父子的交流,让我懂得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说终身受益。
后来,我也从部队退伍了。去远方和回故乡并不矛盾。没多久,大陈选择了辞职,“下海”开了间小商店,顺便做了晋泉酒的经销商,说是能照顾越发年迈的父母。因为一份漂泊的爱情悄然瓜熟蒂落,我打算回乡操办婚礼,忙忙碌碌的大陈遗憾不能喝上我的喜酒,等我回到家乡小城,大陈寄来的一件晋泉酒也到了,他说是一份情真意切的贺礼,祝我婚姻美满、幸福。
其实,我和妻子相识、相恋时,恰恰那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候,一穷二白、前途缈茫。未来的岳父岳母是否答应这桩婚事,我心中实在没底,害怕节后生枝。 出乎意料,岳父岳母都非常开明,不仅没要一分彩礼,甚至“倒贴”一笔钱,催促两人赶紧办理结婚证。但后来听老婆说,岳父那么快就同意两人的婚事,多亏了大陈送的晋泉酒。当年,铁路工人的岳父是开山工,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养成了晚餐喝两杯的习惯。我“借花献佛”,恰恰对了岳父的胃口,他觉得我还算体贴、懂事儿。
然而我和大陈却一直天各一方。 好在现代通信越来越发达,我们可以利用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联系,彼此嘘寒问暖、互致问候,那份牵挂和关怀浸润着心灵。
前年元旦期间,我因为摔伤导致股骨骨折,动手术后需在床上静养两月左右。 大陈打来电话安慰,一个劲寻问有啥需要,还说要来照顾我。我婉言回绝了,其实那时我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甚至产生了轻生念头。由于可以坐着在电脑前敲打一些文字,我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等我出院回家养伤,大陈又寄来一件晋泉高粱白,在微信里,他动情地说:“虽然你已经戒酒了,但看到晋泉酒,就像我陪伴在你的身边。加油!”我的眼眶不知不觉红了,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大陈常常约我到太原玩,可忙于生计,我未能成行,但那份情谊怎么也割不断。常喝晋泉酒,交天下诤友。在我的视线里,总是有一片红高粱茁壮成长,那是阡陌田园铺展的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飘荡着成熟的芳香和温情。高粱仿佛就是为晋泉而生,一定蕴藏了酒的基因和向往,等待着发酵的过程,那是一种融入血液的气质和品质。生命中因了吮吸晋泉高粱酒的芳香,再遥远的地理距离,我和大陈总能在相互的友情里醉倒,诉说人生的温情和盛世的完美。
(作者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蓝田未来大道江南中央花园)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