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拌好的豆腐干,品着切成薄片的六味斋松仁小肚,不时抿一小口太原酒厂的晋泉高粱白,父子俩谈兴渐浓。俩人从一个话题跳跃到另一个话题,无论哪个话题,讲的人动情,听的人凝神,不时点头,偶尔感慨,俩人将多年的陈年往事搅拌在一杯杯的陈酒中,发酵出岁月的醇厚绵远。
我这位80多岁的大哥由于患眼疾需要手术,元旦前几天,由50出头的儿子陪同着从大同来到太原。手术前照例是一系列的检查,这几天暂住在我们家里。虽然是家常便饭招待他们爷俩,但因为有酒佐之,吃饭的意义和氛围就不同了。
晋泉高粱白多年来一直是他们父子俩的最爱。尤其是我这位大哥,家中每逢有喜事,或有远方客人来,他都会将珍藏在储柜里的高粱白拿出来款待。大哥常说,这种酒好喝不贵,口感绵香,对咱老百姓的口胃。
记忆中的大哥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没想到这次借着晋泉高粱白的醇香,他却笑声朗朗,一团和气,变得“能说会道”。因为能心平气和地说话,使得他们父子间的聊天随意,自然,笑声不断,忆起多年前的趣事。
这一天,父子俩喝着晋泉高粱白,竟然聊起来以前看过的电影和小说。大哥谈到他小时候看过的战争体裁的许多老电影。一旁听着的儿子好像是第一次听到父亲讲这些往事,一个劲地点头,不时发出唏嘘之声。儿子也向父亲说起了前一段时候偶尔在手机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名字叫“百合花”,只是一时记不起作者的名字了,感动得一塌糊涂,泪流满面。
“是的,那确实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曾经在《收获》杂志上看过,作者的名字是茹志娟,她的女儿更是了不起,是当代著作家王安忆。” 大哥脱口说出“百合花”的作者,让他的儿子很是钦佩。随后大哥又如数家珍地说出了一大串他喜欢的作家及他们写过的知名作品。
一个80多岁的老人,竟然有这么好的记忆力,对文学的鉴赏也自有独到的一面。大哥喜欢鲁迅、林语堂、郁达夫、冰心、张爱玲、萧红等近代作家。大哥还非常关注当代作家,像莫言、陈忠实、贾平凹、余华,毕飞宇和迟子建等。多年来,他还一直订阅着《小说月报》《收获》《十月》等文学期刊。
桌子上的小菜没吃多少,但不知不觉中,父子俩将一瓶高粱白喝得见了底。俩人的聊天兴致依旧不减。他们父子同世这50多年中,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儿子回家看望他父亲的时候也是匆匆打个照面,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儿子与父亲对饮叙旧、释怀人生。
今天在异地他乡,一瓶晋泉高粱白,将父子俩不经意地带回到了曾经走过的岁月中,往事桩桩件件扑面而来,他们像多年不见的故友,在一杯杯的甘露滋润中,打开话匣,敞开心扉。
这就是酒的魅力吧!桌子上静静伫立着的那瓶透明纯真的晋泉高粱白,让我在寒冬里见证了这一寻常的父子情、骨肉亲。我敢说,他们父子俩这次对饮畅谈,用心品酌的这瓶晋泉高粱白酒,在微醺中发出的醇厚味道,足以化解俩人所有的忧愁,温暖了整个人生。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