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教科文卫教科文卫
山西经济网大同讯 “游山西,读历史”。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民族融合的纽带、文明交汇的前沿。它本就是中华民族一部厚重的教科书。
为助推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建设,深度挖掘长城的边塞、古堡等文化元素,传承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促进文旅融合,同时为建党100周年主题创作积累素材,山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与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了省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大同长城采风创作活动。省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先后来到左云县摩天岭长城、月华池、威鲁堡,阳高县守口堡,新荣区镇川口、得胜堡、镇羌堡、市场堡、得胜口、宏赐堡,天镇县李二口、新平堡、保平堡等地,实地采风,受到长城沿线县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古老的明代长城、壮美的塞上风光、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行走其间,沟通天地,感怀历史的记忆,激发起采风人员的创作热情。老师们绎思抽笔,挥毫泼墨,创作了一批描绘长城自然景观、书写长城文化精神、讲述长城历史故事、反映长城人文价值的,具有较高主题性、时代性。艺术性、鉴赏性的诗书画及摄影作品,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宣而传之、广而告之,助力文旅融合和发展。
从赵武灵王革新求变,到秦始皇修筑长城;从大汉抗击匈奴,汉高祖白登山被围,流传昭君出塞佳话,到北魏王朝统一北方,实现各民族大融合;从徐达拒击北元开启烽烟百战,到隆庆和议边贸互市……千余年人间沧桑,大同长城,既见证了中原汉民族与塞外少数民族反复争夺的兵戈征伐,也见证了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融演进。
大同长城不仅是一道道边墙、一座座敌台和一个个堡寨,而是长城文化的综合体。大同自古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分割线,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长城历史悠久,有赵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明长城等,堪称长城文化的博物馆。
如今,很多游客到大同旅游都把游大同长城作为重要内容。行走长城沿线,置身大同古城,会倍感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留下的鲜明印迹。大同人性情豪放、热情、爽朗,居住环境、饮食起居和节日习俗等,兼有北方民族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大同长城,是中原民族与少数民族冲突与融合下的载体,见证了岁月的苍凉、古朴与悲壮。在今天,沐浴着盛世阳光,正书写出和合大同的新篇章!
责编:孙明月